邦彥畫像石刻

邦彥畫像是清乾隆初松江著名人物畫家徐璋(字瑤圃)訪求明代鄉賢遺像而繪製的。 當時臨摹的有數種本子,以改七薌(名琦)臨本為最善,藏於嘯園沈氏家。 抗戰時,明倫堂被炸毀,邦彥畫像石刻才遷入醉白池今址。

共有30塊刻石。現嵌於醉白池長廊南壁。上刻有松江明代著名人物書畫家董其昌、名士陳繼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和陳子龍等,共91人。畫像線條流暢,根據人物各自的特點,作了逼真的描繪,形象生動。邊上刻有各人的簡介。
邦彥畫像是清乾隆初松江著名人物畫家徐璋(字瑤圃)訪求明代鄉賢遺像而繪製的。後藏於韓揚生(名載陽)家。當時臨摹的有數種本子,以改七薌(名琦)臨本為最善,藏於嘯園沈氏家。後屢經戰亂,多數本子流失。到光緒十七年(1891年),顧香遠(名蓮)、陳杏生(名士翹)等借徐本80餘像,又得改氏殘本數像,摹勒上石,嵌砌在府學明倫堂壁上。畫像前有松江府同知何士祁題“邦彥畫像”四字,畫像後有華亭黃 堂(名之雋)草書序文,徐瑤圃隸書跋文等。鐫刻者婁邑朱少漁,平江席雲山。抗戰時,明倫堂被炸毀,邦彥畫像石刻才遷入醉白池今址。“文化大革命”初期,有關人員在石刻上塗上石灰,並在石刻前做起宣傳畫廊,石刻才得以保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