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洪安古鎮,是重慶、貴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有“渝東南門戶”之稱,是一腳踏三省的插花地,也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原型。清代名人章愷曾詩曰“蜀道有近時,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捲入楚天雲”,描繪了“一腳踏三省”的地利之優。
洪安古鎮內古建築群立,其工藝、造型獨特,土家苗寨風情別具一格。自然景點“象鼻吸水”、“九龍坡”以及“三不管”小島都享有盛名。洪安全鎮依山傍水,綠樹成蔭,河水碧波蕩漾,風景如畫。洪安老街最有味道的是索拉渡河船,由一根鋼絲連線兩岸碼頭,也系住了渡船來往的動力依靠。滿客之後,老梢公悠閒的坐在船屋內的木製四方條台上,用一根挖有細槽的兩尺圓木作絞桿,卡在渡河鋼絲上一點一點把船拖到對岸。
古鎮歷史
洪安不僅是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勝地,而且是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揮師挺進大西南時,洪安就是入川的第一站。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的紀念碑,聳立在洪安鎮信合賓館前的廣場上,碑文由重慶直轄市市長王鴻舉題寫。紀念碑高十餘米,造型獨特,為三棱形。三個面分別代表著接壤於此的一市兩省,整座碑體像一把雪亮的刺刀,直指雲霄,令人為之一震。
1949年10月,劉鄧大軍揮師向大西南挺進。11月6日下午5時,沿渝湘公路入渝的解放軍先頭部隊攻占洪安,與從川北入境的賀龍部隊遙相呼應,拉開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因原渝湘大橋被敵人燒毀,解放軍在兩岸百姓的協助下,在拉拉渡碼頭用8隻可以拖帶小船的“娘娘船”,裝成兩艘簡易渡船,載送二野三兵團及三十六師一〇六團渡入洪安。隨後,他們在清水江上架設浮橋,使後續部隊源源不斷的向秀山挺進。
11月7日,秀山縣城得到解放。11月31日,劉鄧首長進駐洪安,駐紮在拉拉渡碼頭邊街口處的復興銀行內。復興銀行解放後被改為中國農業銀行在洪安鎮的營業所,門楣上面“中國農業銀行”幾個大字至今仍醒目清晰。整座樓房一樓一底,正面的牆上寫滿了毛主席語錄,門楣上方有一個大大的五角星,在這裡放射出紅色的光芒。
當晚,司令部用汽油機發電,把整個洪安古鎮照得通明,給洪安人民帶來了無盡的光明。劉鄧首長就是在這裡小樓挑燈,渡口立馬,指揮著大軍繼續向大西南挺進。
原為洪安“四大商號”--“永誠號、益和號、復康號、集豐號”的建築,部隊抵達洪安後,成為二野前委司令部的駐紮地,並在這裡召開了重要會議,研究部署川西平原會戰,調整了解放重慶的部署及相關事宜,為勝利解放整個大西南作了重要的決策部署,其意義重大深遠。當時的“二野司令部”,就設在洪安老街上的一座四合院內。該建築座北朝南,臨街而建,地勢逐步增高,前後建築由石階相連,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相鄰房屋之間有封火牆隔離,房屋構建科學,建築縝密,具有較強的民間建築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省界
在重慶和湖南的界河清水江上,渝湘大橋橫跨其間。橋的中央便是重慶和湖南的分界線,由此出入省界,易若舉手抬足。巍然聳立在洪安這邊橋頭上的牌坊,就是渝東南第一門。大門建於重慶直轄之後,氣勢磅礴,堅不可摧,梁方柱圓,高大宏偉,具有濃郁的現代氣息,為渝東南門戶的標誌性建築。上方的橫樑上,前書“渝東南第一門”字樣,代表著直轄後新重慶的光輝形象。後書“歡迎您再來重慶”,以此向從這裡過往的客商表達重慶人民好客的熱情。
樹於大門右側的石碑,由當時所屬的四川所立,重慶恢復中央直轄市後,屬重慶管轄。石碑前書“東南門戶”幾個大字,並配“車行萬里今登天府,足下咫尺先入秀山”的對聯。後書“渝湘黔邊城”字樣,附有“苗漢土家共襄大業,洪茶更始齊建小康”的自勉。碑座的四周則刻有時任領導的題詞和記事性文字。
沿大橋左側的洪茶碼頭下去,穿過橋洞,即可走進素有“一腳踏三省”之稱的“雞鳴三省亭”。所謂“一腳踏三省”,指的是亭子建立的地方,就是三省交界的交點,其中既有重慶的土地,也有湖南和貴州的土地。站在亭子裡,不僅可以一腳踏及三個不同省份的土地,就連從三個不同省份里傳來的雞叫聲都能聽到,這就是“雞鳴三省亭”的由來。更為奇怪的是,就連手機在這裡都能收到來自三個不同省份里的信號。
三不管島
“三不管島”最初得名於當地的一座無名小島。解放前,這座島嶼既不屬於湖南,也不屬於貴州和當時的四川(今屬重慶),每當民眾矛盾衝突激烈時,他們便相約到島上械鬥或決鬥,三方官府則概不過問。久而久之,該島成了遠近聞名的“三不管”島。被當地民眾和客商稱之為“景陽崗”。
老街風貌
從橫貫鎮區的319線分道進入老街,踩著堅實厚重的石階拾級而上,完全是一個遠離喧囂、返樸歸真的過程。洪安老街為石級梯街,沿街兩旁青磚黑瓦,庭院深深。房屋兩旁均有高大結實的封火筒子,其造型獨特,高過房頂數米,防火性能極強,無論其中的哪一座房屋不慎失火,火勢都不會向兩旁繼續延伸,充分體現了洪安先民聰明機智的自救能力。
整條老街長約千餘米,地勢時緩時急,別有韻致。站在高處的街面上,前瞻後顧均為鱗次櫛比的封火筒子,參差不齊的排列在街道兩旁,建築群落規模非同一般。據說,鎮上曾有24座四角天井,民國期間和文革時期損毀較為嚴重,但至今仍有數座保存完整。
可想而知,當年的洪安集鎮,那種商賈雲集的繁華景象該是何等的興盛!直到現在,洪安集鎮的商貿活動依舊頻繁如初,包括湖南、貴州的邊民們都來這裡進行交易活動,當地人將其稱為趕“邊邊場”。每逢鎮上趕集,只見街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剃頭補鍋、算命占卜……各行各業應有盡有,生意興隆,熱鬧非凡。
如今的洪安,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不僅是復溫《邊城》故事、品位古鎮文明和體驗邊區貿易的理想場所,更是一座自然風光薈萃、文化積澱深厚的精神家園。當年沈從文先生從北京回到湘西,重遊邊城時,再度被邊地人民純樸、善良、包容的民風感染,回北京後,於1934年寫出了不朽的經典傳世小說《邊城》,營造了又一個令人神往的桃源秘境。洪安古鎮作為《邊城》小說中淒婉愛情故事的發生地,由此賦予了更為渾厚的文化蘊意。
地理位置
1.交通便利:國道319線和渝湘高速公路穿鎮而過,石浦河與清水江(沈從文筆下的白河)交匯於此。
2.商貿繁榮:三省各族民眾往來密切,貿易頻繁。
3.風景如畫:鎮內民族風情濃郁的古建築林立,自然風光秀麗迷人。這裡有橫跨渝湘兩地的洪茶大橋、“象鼻吸水”的自然奇觀、翠翠悄然獨坐、翹首遠望的“三不管”島、二野入渝司令部舊址等風景名勝。2002年被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歷史文化名鎮”。
“由四川(今屬重慶)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邊城》一開始就描寫了重慶秀山邊城--洪安古鎮的景色。
國道319線貫穿全境,清水江繞鎮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