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
【組成】熟地黃(酒拌,蒸,臨時杵成膏)150克 牛膝(去蘆,酒洗)120克 黃耆(破開,蜜水拌透,炙)120克 五味子(去核)60克 覆盆子120克 地骨皮(去骨) 白茯苓(去皮) 白蒺藜(另杵,炒) 桃仁(去皮、尖)各120克 胡桃仁(溫水浸,去皮)150克 菟絲子(先用水洗淨,次用好酒拌,浸半濕時杵成餅,焙乾,為末)150克
【用法】上藥除胡桃仁、桃仁、熟地黃搗成膏,余藥同為細末,加入前藥,再入煉蜜,共杵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晨、晚好酒進服,或間用鹽湯送下。
【主治】腎水不足,鬚髮蒼白,眼目昏花,腰腿疼痛,遺精滑精,陽事衰減。
【加減】若不滿五十歲者服,可減胡桃仁60克,恐其太滑。但大便燥則不必減。
方法二
【藥物組成】赤石脂1兩,川椒(炒)1兩,辰砂1兩,茯神1兩,乳香1兩。
【處方來源】《瑞竹堂方》卷三。
【方劑功效】烏髮,明目,延壽。
【製備方法】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溫酒送下。
中藥方劑之還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