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史
植物保護研究所始建於1956年,其前身是1956年籌建的原“遼寧省農業科學研究所”下屬的六個系中的植物保護系。1959年經上級決定遼寧省農業科學研究所與瀋陽農學院合併,正式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遼寧分院,原遼寧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植保系與瀋陽農學院植物保護系合併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遼寧分院植物保護系。1965年兩院分開,植物保護系改稱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遼寧分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現任所長蔡忠傑。現有職工47人,其中科技人員32人(博士8人,碩士12人),研究員7人,副研究員10人,助理研究員11人。從美國、英國、義大利、日本進行合作研究歸國人員5人,目前與美國、英國、義大利、日本、印度、荷蘭及台灣地區,保持著各種方式的合作關係。
方向任務
植物保護研究所,是以農作物有害生物和農藥為對象,專門從事農作物病蟲草害發生規律及其生態學與各種控害技術的專業研究機構。研究和解決農業生產中植物保護的重大套用技術問題,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為農業生產服務。植物保護研究所長期主持和參加全省重大植物保護科研項目,積極組織多學科協作。目前主持和參加30多項國家級、省級重大研究項目,主要包括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級和部省級專項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等。
機構設定
植保所設有植物病理、農業昆蟲、農藥、生物防治等4個研究室、1個辦公室,植物醫院、物資公司及瀋陽禾康生物製品有限責任公司等3個經濟實體。遼寧省農作物有害生物控制重點試驗室,遼寧省昆蟲學會,遼寧省農學會植保分會均依託本所,也是農業部藥檢所農藥登記藥效試驗認證單位。科研條件
全所擁有萬元以上科研儀器設備100多台件,辦公室、實驗室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試驗地2公頃,科研試驗設施4000平方米。具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完善的試驗設施條件。科技成果
建所以來共主持省級以上科研推廣項目117項,獲各級成果獎勵49項。其中作為主持單位完成的獲獎科技成果36項,作為參加(協作)單位完成的獲科技成果13項。其中稻水象甲種群動態及綜合防治配套技術研究,番茄灰霉病災變規律及防治新技術研究等7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人參地下害蟲發生規律及防治研究、保護地番茄灰霉病流行規律及綜合防治研究、水稻稻曲病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研究、稻蟹種養優質高產無公害生產關鍵技術研究等十五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共發表論文230餘篇,其中在植物保護學報,植物病理學報,昆蟲學報,生態學報等國家一級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主編或參加編寫的公開發表的各類著作10部。科技開發
植保所為了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幾年來,積極參加全院組織的科研基地建設工作,並以植保所為主體創建了北寧和東港科技示範基地,先後派遣科技副市長三人,副鄉長1人,受到了各級政府、基層科技人員及當地民眾的歡迎。為了增加植保所的經濟實力和科技開發力度,從1992年開始,先後創建了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植物醫院和瀋陽禾康生物製品有限責任公司兩個經濟實體。2002年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物資公司併入植保所,三個企業是集生物農藥,生物菌肥等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技術諮詢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固定資產800多萬元,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並有專職科研和行銷人員。產品已銷往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等地。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全所職工在所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正以飽滿的激情、高昂的鬥志、繼續向植物保護科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為認真貫徹中央為“三農”服務的方針,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