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當回憶創傷性事件時,前顳葉區域(如圖所示),包括杏仁核和海馬體會激活。](/img/9/0df/n5GcuM3XyQDO0IDMxcDO4MTNzQTMwIjMyMDNwADMwAzMxAzL3g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實驗過程
![越洋航空(Air Transat)236號班機](/img/2/899/n5GcuM3XzcTMwQTMzcDO4MTNzQTMwIjMyMDNwADMwAzMxAzL3g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研究人員展示了所有乘客都記得越洋航空事故的大量細節,無論他們事後是否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大約在10年後,8名乘客同意參與這一研究的第二階段,也即在播放越洋航空事故、911事件和中性事件的娛樂視頻時對被試者進行大腦掃描。
八名乘客分別都躺在磁共振成像(MRI)掃瞄器里,在觀看這些視頻剪輯時回憶他們乘坐越洋航空236號班機時的細節體驗。他們的記憶與涉及情緒記憶的大腦區域網路里增強的回應密切相關。與回憶中性事件相比,回憶創傷性事件時增強的大腦區域包括杏仁核、海馬體、中線前額和後部區域。
研究人員驚訝的發現乘客表現出的增強的大腦活動樣式與另一件重大但非個人性創傷事件的樣式異常相似,那便是911恐怖攻擊,後者發生在越洋航空事故後三周。
發現意義
越洋航空乘客的“遺留效應”(carryovereffect)非常有趣,它或暗示著越洋航空事故的恐懼改變了乘客處理新信息的方式。這可能導致他們面對消極的人生體驗時更加敏感。“無論乘客是否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這種創傷性事件的陰影仍揮之不去,”研究首席作者丹妮拉?帕洛姆伯(DanielaPalombo)博士這樣說道。“他們清楚的記得這一事件,仿佛發生在昨天,但事實上在對他們的大腦進行掃描時事故已經過去十多年。其它更普通的經歷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淡去,但創傷卻留下了持久的記憶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