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永大捷

明末崇禎三年(1630年)五月,明軍收復之前在“己巳之變”(1629年)被後金軍所占據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的作戰,史稱“遵永大捷”。

基本信息

崇禎三年(後金天聰四年,1630年)五月,在明與後金的戰爭中,明軍擊敗後金軍,收復灤州、水平、遷安、遵化四城的作戰,史稱“遵永大捷”。
先是,後金汗皇太極派大貝勒阿敏、貝勒碩托領兵5000餘入關,與駐守明境內灤州(今河北灤縣)、永平(今盧龍)、遷安、遵化四城的阿巴泰換防。五月,明兵部尚書、大學士孫承宗督理軍務,重新組織力量,由山西總兵馬世龍、錦州總兵祖大壽、山東總兵楊紹基等統兵進攻灤州,各鄉武裝3萬餘人自辦糧草,協助攻城。阿敏在永平得知灤州被圍,派大臣巴都禮領兵數百赴援,並縮短戰線,將遷安後金守兵撤至永平。明軍將巴都禮所率援軍殲滅後,遂用紅夷大炮轟擊灤州城,盡毀城樓。後金守將納穆泰率眾力戰不支,遂於十二日夜棄城奔赴水平,途中遭明軍攔截,損失將士400餘人。阿敏連續受挫,下令全線撤退。親率大軍出山海關,返回瀋陽。明軍收復灤州等四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