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事例如,從非瓶的遮返體、瓶的總義、虛空、有等。其中第一個“從非瓶的遮返體”是以自身直接認識的心從非瓶處遮返,其由在心中直接否定自所破分──非瓶,而從非瓶處返過來認識的。第二、“瓶的義總” ,它是在分別心從非瓶處返過來的現相,其以直接認識的心, 由直接否定其所破分──瓶和自相成就, 從非瓶處遮返而現起,從而了解是它的總義。第三、“虛空” ,它是以自身直接認識的心,在心中直接否定其虛空的所破分──障礙觸,從而認識虛空的。第四、“有” ,它是以自身直接認識的心,在心中直接否定其有的所破分──自性成就後,從而認識的。
關於瓶雖亦是以執瓶的心否定了瓶的自所破分──非瓶,但由於它間接否定的而不是直接否定的原故,所以瓶不成為遮遣。所謂“遮遣”者,譬如,直接認識“瓶無常”的心,以其是在心中直接否定自所破分──瓶常,由現起常和常的返確認的相,從而認識瓶無常的原故。
諸遮遣也應是自身認識的心,即如理認識的心,譬如,所謂了解無常的心,應是在無常之上如理了知的心,而不是對無常的意義未作了解,只在名詞中執持認為是無常的心;因為在那樣的心中未現起無常的所破分的返確認的原故。其若執無常,是未現起對無常的所破分的向外否定,而是唯在自身境上成立,故其中的無常是以自主成立的方式出現的。其心僅僅是執持無常而不是認識了解,以無常的相未現起的原故,以其相未出生的原故。然則,其“未了解的心”不必是無相的心,以其境相雖未現起,卻有如境一般被執持的總的現起,生起如總般現起的相的原故。因此,遮遣和成立二者應是由各別直接認識的心的方面各別安立的,而不應是隨任何心者可以安立。
遮遣中若作分類,可分作:非遮和無遮二者。
《所知名相·新學理門》 毛爾蓋·桑木旦 著 寶僧法師譯
相關詞條
-
非遮
非遮是中觀重要術語,常與“無遮”一詞一起出現。“遮”是遮止,方式有兩種:以“非”而遮,叫非遮;以“無”而遮,叫無遮。
《所知名相·新學理門》 -
毗盧遮那佛別行經
毗盧遮那佛別行經,是一種佛教經書。
毗盧遮那佛簡介 經文 -
能立不遣過
即於因明論證之‘離作法’時,於異喻中缺乏因異品,僅能遮遣所立之宗(命題),而不能遮遣能立之因(理由),稱為能立不遣過。 能立者指因;因明論式中,凡所以設...
-
俱不遣
喻體、異喻依。若所舉異喻依完全不能遮遣宗法與因法的關係,即說其上既未排除...俱不遣,梵文Ubhayavyavrtta的意譯。佛教因明用語。喻過十種...的必然性邏輯關係。正面顯示為合作法, 顯示“說因宗所遣”的原則;反面顯示為...
-
木蘭花·江雲疊疊遮鴛浦
《木蘭花·江雲疊疊遮鴛浦》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無論是疊疊江雲、湯湯江水、淡淡薄暮、點點歸帆、瑟瑟葦荻,還是瀝瀝秋雨、沓沓白沙、茫茫煙樹、行行北雁,各...
詞作原文 詞作鑑賞 作者簡介 -
聖如來頂髻湧出白傘蓋名無能勝大回遮母最勝成就陀羅尼經
達納嘎日伊 薩日拔阿蘇熱唄呸
-
遮詮
遮詮 拼音: 解釋: 1.佛教語。謂從反面來說明事理。與"表詮"共稱二詮。如說鹽,不淡是遮,雲鹹是表;說水,不乾是遮,雲濕是表。而謂遮者遣其所非,表者顯其所是。 ...
-
跋忠敏任公遣帖
作者宋楊萬里詩詞正文巿中貨鵷作參苓,遮莫秦和若口爭。 殺盡蒼生消底物,卞京兩把老蔓菁。 注釋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跋忠敏任公遣帖》
《跋忠敏任公遣帖》的作者是楊萬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號誠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縣黃橋鄉洴塘村)人。他是南宋傑出的詩人,與陸游、范成...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