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縣摩崖造像群

崖上造像共有四龕,造像460餘尊,多為菩薩、佛像,最大者高約135厘米,小者僅2厘米高。 第一龕長3米,高1.4米,有佛像5尊,其中有兩尊高135厘米,其餘3尊高90厘米。 第四龕長5.7米,高2米,有佛像107尊,其中大佛19尊,高70厘米。

達縣普陀摩崖造像群,據專家考證,造像藝術之精湛,雕刻刀法之細膩,姿態之神彩,書法工整之遒勁,都是國內摩崖雕刻罕見的珍品,對研究唐代歷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價值。
達縣石橋鎮是通往平昌、通江、巴中、南江、旺蒼、廣元的交通要道,亦是商貿繁榮,農業發達,文物薈萃,歷史悠久的古鎮。經過歷史變革,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許多文物勝跡,除聞名中外的列寧街,位於新進鄉二村十組高橋水庫北邊的普陀摩崖造像群,堪稱巴渠一絕,令遊人翹贊。
普陀摩崖高10米,總長18.15米,崖石質地堅硬,砂粒細緻,色呈淡黃,左右兩側和背面掩映於青松環繞之中,崖前20米處原有一古剎,名“三家寺”,建於清康熙四年冬,如今寺廟雖不復存在,但可想見當時之盛名。摩崖造像群之所以選刻於此,據說為了弘揚佛教文化,當年“三家寺”香火鼎盛,遠近善男信女多來膜拜,祈求神靈保佑寧安,又兼這裡環境幽雅,崖石質優,位居要道,過往人多,便於觀摩,故集能工巧匠,在此造像。
崖上造像共有四龕,造像460餘尊,多為菩薩、佛像,最大者高約135厘米,小者僅2厘米高。一、四兩龕分別刻在崖後的崖石上。四龕造像呈品字形排列,造型美觀,雕工精湛,布局嚴謹,大小均稱,錯落有致,神態安祥,形體儀表,髮膚顏色,高矮肥瘦,悉仿生人,無不畢肖,曾吸引了不少騷人墨客為之吟唱。“石橋普陀崖,石窟溯隋唐。造像精又美,鬼斧似雲崗。”一詩人的寥寥幾句,道出了普陀石摩崖造像群的歷史淵源。
第一龕長3米,高1.4米,有佛像5尊,其中有兩尊高135厘米,其餘3尊高90厘米。龕右側刻有“北斗七星”四字。第二龕長545厘米,最寬處300厘米,由大小不等的301尊佛像,6個小佛龕組成。高50厘米以上的佛像有103尊,刻有“燃燈佛”、“藥師佛”等佛名。第三龕長4米,高3.5米,有佛像47尊,其中大佛4尊,高80厘米;主佛為觀世音菩薩,端莊秀美,線條柔豐,儀態典雅,衣著精畢,多姿婀娜,含情脈脈,如民間少女般秀麗,造像背後石壁上刻有仙鶴和大蛇各一。第四龕長5.7米,高2米,有佛像107尊,其中大佛19尊,高70厘米。龕內刻有“佛說妙沙經”、“聰明智慧佛”等佛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