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垂直於道路中心線方向的斷面。公路與城市道路橫斷面的組成有所不同。公路橫斷面的主要組成有:車行道(路面)、路肩、邊溝、邊坡、綠化帶、分隔帶、擋土牆等;城市道路橫斷面的組成有:車行道(路面)、人行道、路緣石、綠化帶、分隔帶等。在高路堤和深路塹的路段,還包括擋土牆。
形式
根據道路的設計標高(公路為路基邊緣線;城市道路為道路中心線)和橫斷面土石方的不同填挖情況,橫斷面有三種基本形式:路堤式、路塹式、半填半挖式(見路基)。在地形平坦的城市道路,其橫斷面一般均貼近地面布置,地面的雨、雪水用地下管道排除。根據不同的交通組織設計,車行道在橫斷面上的布置有四種方式:
①單幅式。所有車輛都在同一個車行道平面上混合行駛;用地較省,但對向行駛車輛的干擾多,多用於交通量不大的次要道路。
②雙幅式。由中間一條分隔帶(或綠化帶),將車行道分為單向行駛的兩條車行道,可避免對向行駛車輛的干擾,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仍為混合行駛。對單幅式、雙幅式道路,如車行道較寬,可劃出分道線,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道行駛。
③三幅式。由兩條分隔帶(或綠化帶)將車行道分為三部分:中間為機動車道,雙向行駛,路中間最好能劃出分道線;兩邊為非機動車道,單向行駛;是一種使用效果較好的布置形式,也有利於綠化、地上桿線和地下管線的設定。
④四幅式。由三條分隔帶(或綠化帶)將車行道分為四部分:靠近中間分隔帶的兩條為機動車道;靠近路邊的兩條為非機動車道;是渠化交通,完全分道行駛的最理想的布置形式,但用地較多。橫斷面的布置形式,根據地形、地物和交通組織的具體情況,可以對稱布置,也可以不對稱布置。
車行道
供各種車輛行駛的路面部分,包括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車行道的車道數,根據設計交通量、車道的通行能力、車輛交通組織的要求(如車輛混行、分行、超車、停靠等)確定;車行道的寬度等於各條車道寬度的總和。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合行駛的車行道寬度,根據交通量的大小、車輛的橫向排列組合、車道相互調劑使用的可能性確定。①機動車道。供機動車行駛的路面部分。車道的寬度,根據道路的等級和交通量而定。為適應現代交通高速、大型發展的要求,車道的推薦寬度為 3.75~4.0米。在交通量不大、車速不高的次要道路上,可採用3.50米。
②非機動車道。供非機動車行駛的路面部分。各種不同車輛行駛帶的寬度:腳踏車1.5米;三輪車2.0米;大板車2.8米;小板車1.7米。車道的最小寬度,必須能保證速度較快的最寬車輛有超車或並行的可能。推薦寬度為5~8米。
路拱
為了排除路面的雨、雪水,根據橫斷面和排水方向的設計,車行道的橫斷面形狀可以做成單向坡面或雙向坡面(由路中央向兩邊傾斜),形成路拱。路拱的基本形式有:拋物線型、拋物線(或圓曲線)接直線型、折線型、傾斜直線型。前兩種路拱形式主要用於柔性路面,後兩種則主要用於剛性路面。從車行道邊緣到路拱拱頂的高度,稱為路拱高度。車行道的橫向平均坡度,稱為路拱坡度。根據路面類型和自然條件規定的路拱坡度見表。土路肩橫坡度一般應較路面橫向坡度大於1~2%。
人行道
供行人步行和植樹、立桿埋管的用地。人行道的總寬度,由步行道、地上桿線、行道樹、綠地、埋設地下管線等所需寬度組成。步行道的寬度應能供兩人並行,至少1.5米。在城市主要幹道,單側人行道上步行帶的條數,一般不應少於6條;在次要街道不應少於4條;在住宅區街道不應少於2條。每條步行帶的寬度,與行人的兩手有否攜帶物品和攜帶方式有關,在一般的道路上取0.75米;在攜帶物品的行人眾多的地方,如車站、港口、碼頭、商業大街、全市性幹道等,可取0.90米。在經常積聚大量人群的路段,如大型商店、影劇院、體育場、公共運輸停靠站等處,步行道寬度應適當放寬。人行道通常布置在街道兩側,高出車行道0.08~0.20米。人行道的橫坡採用直線型,向路緣石方向傾斜。橫坡的大小與鋪砌材料有關,在有鋪砌的人行道上,橫坡採用 2%。
路緣石
也稱側平石、道牙。區分車行道、人行道、綠地之間的界線,其功用為:作車行道(路面)兩側的支撐;分隔行人和車輛交通;作街溝排水。路緣石可採用混凝土預製塊(側石和平石)、方塊石、條石等材料鋪砌而成。
形式與組合
城市道路橫斷面的選擇與組合主要取決於道路的性質、等級和功能要求,同時還要綜合考慮環境和工程設施等方面的要求。其基本原則如下:
(1)符合城市道路系統對道路的性質、等級和紅線寬度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從規劃部門取得城市道路網規劃關於道路等級、道路性質、紅線寬度、斷面形式、兩側建築物性質與層高等資料,並向有關單位收集或調查現狀和遠期的車、人交通流量及流向、車輛組成種類、地下管線資料等,綜合考慮高速與常速、交通性與生活性、混行與分行的功能要求,確定橫斷面各組成部分的基本構成和形式。
(2)滿足交通暢通和安全的要求
道路橫斷面設計要滿足道路上通行的各類交通的交通流量及其發展的要求,這是確定道路橫斷面交通通行部分尺寸的基本原則。考慮到我國城市道路非機動車和行人流量都很大的實際情況,機動車專用系統的發展、機動車非機動車的分離和分流、非機動車 (主要指腳踏車)車道的設定、混行道路向機動車道和腳踏車專用道過渡的可能、人行安全的考慮、港灣式停靠站的設定、交叉口的拓寬等都應加以綜合分析與研究。
(3)充分考慮道路綠化的布置
城市道路綠化能 起到保護環境、 有利交通安全和美化城市的作用。 道路綠化可 以結合分隔帶和人行道 進行 布置,不但可以 營造綠化環境,還可以 隔離不同類 型交 通的相互干擾,也可作為 橫斷面 其他 組成部分發展的備用地。
(4)滿足各種工程管線布置的要求
要綜合考慮各種工程管線及構築物布置、相互間的配合和合理安排,避免沿路的地上、地下管線與各種構築物以及人防工程等的相互干擾,還要保證它們有發展餘地並便於維修。為保證路上雨水的排除,設計中還要考慮道路路拱的形式和橫坡。
(5)要與沿路建築和公用設施的布置要求相協調
如商業區道路兩側大多是商店、餐飲類建築,這樣的道路,一般就不宜採用有各種隔離帶的橫斷面形式。
(6)要考慮現有道路改建工程措施與交通組織管理措施的結合
道路改建除採取增闢車行道、拓寬道路等措施外,還可通過鄰近各條道路的互相調節,採取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行、單向行駛等措施,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證交通安全。
(7)要注意節省建設投資,節約城市用地
城市道路建設所需的資金量很大,同時還要占用大量的寶貴用地。所以在道路設計中,在滿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應充分考慮節省建設投資和節約城市用地的因素。
類型
道路橫斷面通常依據車行道的布置分為一塊板、兩塊板、三塊板和四塊板等幾種類型。
(1)一塊板道路橫斷面。是指不用分隔帶劃分車行道的道路橫斷面,具有占地小、投資省、交叉口通行效率高、道路的使用較為靈活等優點。常見於機動車專用道、腳踏車專用道以及大量的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合行駛的次幹路和支路。
(2)兩塊板道路橫斷面。是指用分隔帶將車行道劃分為兩部分的道路橫斷面。首先,中央分隔帶可以解決對向機動車流的相互干擾,適用於純機動車行駛的車速高、交通量大的交通性幹道。規範規定,當道路設計車速大於50km/h時,必須設定中央分隔帶。其次,較寬的綠化分隔帶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景觀綠化環境,常用於景觀、綠化要求較高的生活性道路。再次,在地形起伏變化較大的地段,利用有高差的中央分隔帶,可減少土方量和道路造價,最後,較寬的綠帶可分離路段上的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大大減少二者間的矛盾,但交叉口的交通組織不易處理,除某些機動車和腳踏車流量、車速都很大的近郊區道路外,一般較少採用。
(3)三塊板道路橫斷面。是指用分隔帶將車行道劃分為三部分的道路橫斷面。三塊板道路有利於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道行駛,可以提高車輛的行駛速度、保障交通安全;同時,可在分隔帶上布置多層次的綠化,取得較好的景觀效果。但是,對向機動車仍存在相互干擾;機動車與沿街用地之間、腳踏車與街道另一側的聯繫不方便;道路較寬,占地大,投資高;而且車輛通過交叉口的距離加大,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受到影響。三塊板橫斷面一般適用於機動車交通量不十分大且有一定的車速和車流暢通要求,腳踏車交通量又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運幹道,不適用於機動車和腳踏車交通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幹道和要求機動車車速快而暢通的城市快速幹道。
(4)四塊板道路橫斷面。用分隔帶將車行道劃分為四部分的道路橫斷面稱為四塊板斷面,即在三塊板的基礎上,增加一條中央分隔帶,解決對向機動車相互干擾的問題。由於四塊板道路設有低速的腳踏車道,存在腳踏車流不時穿越機動車道的情況;如果限制非機動車橫穿道路,則在少數允許過街口可能出現交通過於集中的現象,從而影響機動車流的車速、暢通和安全。同時,四塊板道路的占地和投資都很大,交叉口通行能力也較低,並不經濟。所以,一般在城市道路中不宜採用這種橫斷面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