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生命的智慧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學理的角度從學道實踐論、體道實踐論、養道實踐論、證道實踐論、用道實踐論等方面闡述了《道德經》中的道學思想,強調了道德無論是對於人的身體健康、還是智慧開發,乃至國家、社會建設都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第二部分作者根據多年學習實踐的經驗對《道德經》的八十一章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解釋。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道德經(生命的智慧)》由元君著,《道德經》在當下時代里能夠廣泛傳播,是萬民之福。當今世界上有許多大德,都在研究、學用《道德經》,從中也可看到《道德經》中所蘊含的強大正能量和深厚影響力。道德帶給人們的是和平、安寧,中國有老子及其留下來的《道德經》,是中國人的福祉。它使我們能夠沐浴大道的光輝,譜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生命樂章。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筆名元君,原名殷曉明,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研究員,1984年至1988年於華中師範大學學習教育管理,後長期研究道家文化,2010年在團結出版社出版《道德經本義解》等書。

圖書目錄

道學篇
第一章學道實踐論
第二章體道實踐論
第三章養道實踐論
第四章證道實踐論
第五章用道實踐論
解意篇
第一章體道
第二章養身
第三章安民
第四章無源
第五章虛用
第六章成象
第七章韜光
第八章易性
第九章運夷
第十章能為
第十一章無用
第十二章儉欲
第十三章厭恥
第十四章贊玄
第十五章顯德
第十六章歸根
第十七章淳風
第十八章俗薄
第十九章還淳
第二十章異物
第二十一章虛心
第二十二章益謙
第二十三章虛無
第二十四章苦恩
第二十五章象元
第二十六章重德
第二十七章巧用
第二十八章反樸
第二十九章無為
第三十章儉武
第三十一章偃武
第三十二章聖德
第三十三章辯德
第三十四章任成
第三十五章仁德
第三十六章微明
第三十七章為政
第三十八章論德
第三十九章法本
第四十章去用
第四十一章同異
第四十二章道化
第四十三章遍用
第四十四章玄戒
第四十五章洪德
第四十六章儉欲
第四十七章鑒遠
第四十八章忘知
第四十九章任德
第五十章貴生
第五十一章養德
第五十二章歸元
第五十三章益征
第五十四章修觀
第五十五章玄符
第五十六章玄德
第五十七章淳風
第五十八章順化
第五十九章守道
第六十章居位
第六十一章謙德
第六十二章為道
第六十三章恩始
第六十四章守微
第六十五章淳德
第六十六章後己
第六十七章三寶
第六十八章配天
第六十九章玄用
第七十章知難
第七十一章知病
第七十二章愛己
第七十三章任為
第七十四章制惑
第七十五章貪損
第七十六章戒強
第七十七章天道
第七十八章任信
第七十九章任契
第八十章獨立
第八十一章顯質
後記

後記

《道德經》實踐學論和《道德經》解意,我用了一百餘天的時間順利完成,在寫作期間經歷了幾十年來難遇的高溫天氣,在這高溫中能使我心情平靜,一日以一萬餘字的速度完成本作品,實乃道的力量在幫助我的靈氣開發。
實踐論的內容,在2011年出版的心路歷程《丹道演義》三冊書中,以如何去實踐的過程,用故事情節作了詳細的介紹。從修身的基礎開始到心性綻開智慧之光,是以《道德經》為宗旨,結合實踐體用來證《道德經》的妙義。
從1988年至今用於實踐之修的《道德經》體會,今年著寫的解意,是我第三次再寫的感受篇,我把道學實踐和《道德經》的體會合併為一書,是有著實踐不脫離理論的重要含義。
在我的感受中,《道德經》內涵深奧,在學用中,隨著認知的增長,身心體會逐漸加深,道知識意境逐漸寬廣。
在當今物質文化鋪天蓋地的時代,仍然有厭棄物質過剩而嚮往精神文化的追求者,《道德經》的普及就說明了這方面的問題。
近幾年來,國學文化的緩慢推廣,使得探索精神文化者逐步加入,佛學、道學、莊子、易學文化等逐漸問世,用精神文化建業及養生的人逐漸增多。精神文化都有一個共同原理:用道德觀去實踐和探索周身及世間的事情。
精神文化物質帶給人的是心神健康,過剩的食物帶給人的是亞健康,食物享受過剩患過疾病的人深有感受。如酗酒過多者,心情煩躁,易出車禍;抽菸過多者,易傷肝肺;葷食吃多者,易患心臟病、高血脂病;雜食吃多者,患腸胃病;吃喝無節制者,身體出現疾病,除此之外還引發心理食慾病。身體出現的這些現象,與貪慾過多有密切聯繫。在各種疾病出現的現實中,有靈感清晰者會從精神文化尋求幫助養生的良方,我就是在亞健康時期去尋找的良方——《道德經》。
《道德經》近幾年以來的推廣,正是應對社會中許都負面現象而面世的救助良藥。我從事道佛文化的弘揚,二十幾年以來,堅持崇尚以《道德經》來監督修己身心,堅持素食,克制貪物之欲,以精神為重,27年過去了,我及自己身邊親近的實踐者,無一身體不健康。
從《道德經》的體悟中聯繫到老子,老子留下《道德經》是以他的人生經驗,向後人留下身心健康的指路寶典。我只不過是數不盡的實踐者中的一員,從我的實踐中得出結論:《道德經》學用,能吃苦就有好收穫。我用《道德經》來實踐、來證實所有事物現象,對經歷過後的總結:福禍之因、善惡之因,《道德經》內都已說明。
《道德經》有益於身心健康的論證,自古以來都有以身實踐的實證者來確證,我在本書中有所提示。
修身人,用《道德經》為修身綱領,以老子為精神導師,從《道德經》的文化中去學習,可使得自身杜絕過剩物質的誘惑,少生甚至不生疾病。身心健康只是一個方面,如何開啟靈性,認識大自然與社會、與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是關鍵問題。如何更好把握好性命安穩、身心健康等重要的心境知識,只有道德經中有所涵蓋。
《道德經》給人帶來益處之多,我親身經歷後,感慨很深。在今年七八月份高溫之下,我將多年以來積累的學用經驗及體會,匯集於這一部理學書,雖然是我第三次書寫的內容,但我感慨的是,每次書寫感知都不相同,每再寫一部書時,是靈性及意境又有所提高的收穫之下,再完成的內容。《道德經》的文字並不多,可用在實踐中,無窮無盡。
在靈性啟發之前,我和眾多的愛物者一樣的迷途,就因為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及迷途心導致我身心崩潰,疾病纏身,病人膏肓。我在未滅的一束靈光中,乞求上天垂憐,能否在有生的生命之年做些有益人生健康的事。人性中的乞願是拯救自我靈魂的動力,在乞願中,我得到了回音:用《道德經》來拯救生命。在疾病不堪的幾乎無正常能力的情況之下,閱讀《道德經》三月之後,人生的改變,將我的心情又推到了最喜悅最自豪的心理狀態中。精神力量如此偉大,俗濁的心理狀態盡能受此而化。精神從俗濁的物慾中跳出後,心情感受如同從淤泥里跳到清澈的水中,頓時間濁氣轉退而去,心靈光明逐漸升起,這種心境使得我日夜精進,唯恐退還到原來的狀態。
我在學《道德經》之前,和大多數人一樣庸庸碌碌,除了工作、處理家務,就是關心明天的生活怎么安排,對修身養心境毫無概念,身體到了醫藥無法救治之時,才知道生命的可貴。自從《道德經》的學習之後,才得以有今天的體會、今天的狀態。
我以現在的身心狀態,於六十歲中完成第三次《道德經》的實踐體會,也是對我人生願望的回報。我健康的標準,證得27年中告別了針藥,用實踐證得《道德經》中的言句真實可行。第一次證《道德經》的體會,是在1993年夏季,是以身心健康方面而證,出一本養生專用書;第二次是在2003年,以心境意識對《道德經》的感悟,以義解的體會出版的;這次是第三次,用身心健康、心境感悟及處事的心境形式來論證《道德經》體會。
《道德經》究竟有多深的涵蓋性,宇宙有多大,道有多深,它就有多深的含義,我解的只是一點皮毛而已。就這一點皮毛之境就讓我看到了無際的世界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就使我懂得了生命的來之不易,如何愛惜好生命,非道德不可。
我這一本書從初寫到校正的過程中,得到多年學道的有緣人的關心和幫助,並且有學者伸出援助之手,給予電腦打字及文字校正方面的幫助。有以下參與者:
文字校正:陳雅麗教授(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楊新明、張小利、沈沛民
電腦打字:張小利、陳永峰
封面設計:歐陽、大山川松
本書中存在文句字上的不足之處,感謝讀者指正,可將意見發到本人的信箱。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18611149959,18928828181
2013年9月中旬

序言

《道德經》問世以來,許多傳統文化愛好者,在探索和實踐道學時,都會聯想到老子,因為沒有老子就沒有《道德經》在世間的傳播。
《道德經》是老子歷經人世間的風風雨雨、起伏興衰之後,對生命本質和自然規律的精妙總結,老子將總結匯成短短的五千言傳給後人。自從《道德經》問世以來,有道者的親歷實踐,對推動人類的文明進程和人體的生命實踐,產生了良好效應。《道德經》潛移默化地在世間被善知識運用,造就了無數的智慧家,散發出不朽的光輝。
縱觀人世間滄桑巨變,千絲萬縷,難以盡述,這都是因為人類的思維狀態紛繁如雲而演變出的世間萬象。其中的喜樂、哀愁、善惡、對錯、恩怨情仇,錯綜複雜,每一個人的經歷、感悟、認識等都各有不同,甚至相差甚遠。世間常人,往往只能看到世間所發生事物的表象,難以看透事物發展的本質。只有那些真正以道德為標準,用生命去實踐道德路徑的人,才能洞察世間萬象的深刻內涵。
《老子演義》一書中,記載了老子一生的坎坷經歷,讓人閱後悲喜交集。悲的是老子一生坎坷甚多,歷經磨難,世間常人根本難以承受這樣的苦難;喜的是老子歷經坎坷後依然自強不息,自始至終以道德為軸心,勇猛精進,不斷實踐,總結出天地、自然、生命的真諦,留下了極其珍貴的人間第一聖經——《道德經》。
老子把自己的生命實踐,用在學道、悟道、體道、行道之中,進行人性的深度思悟,探索生命的真正奧秘,了解天地宇宙起始之根源,從而總結出開發自身靈性的高技術。他綻放真如智慧,煥發生命潛力,走進道的深奧境界。他用《道德經》留下呼喚,用慈悲、愛、善惡因果教導人向道中行,有福無害。
他引導人的道德技術雖然並非人人都能學會、掌握,但也並非人人不能去嘗試。老子在《道德經》中,用“大道甚夷,而民好徑”這句話作為總結,大道給人帶來平安,帶來健康,人人都可以去實踐,而多數人因為種種障礙的原因,認識不到道能給自身帶來福蔭。
在這個物質財富空前豐富,精神財富嚴重匱乏的時代,能夠學用老子精神,從而去探索人生真諦的人,總是極少數。恰恰是那些極少數的成就者,所散發出的正能量,默默地為人類造福,引領人破迷開悟,健康身心,走向光明。我本人真修實證的生命實踐證實了這個真理,從疾病到健康,從一開始的無知到後來運用《道德經》修身處事,以及心身內外所經歷的良好變化,都在證實《道德經》中蘊含的博大精深的道、德真義極其神聖和偉大。《道德經》中的第一篇“道可道”,就對道中演繹出的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作出了匯總。
老子認為,這世間形形色色的現象,用文字、語言是說不清的,錯對都有理。老子用“非常道,非常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來個總概括,第一篇就涉及了玄字、玄義。一旦涉及玄,人們就會聯繫到迷信二字,但在老子《道德經》所有的篇章中,從未宣揚過迷信,而是辯證地闡述“玄學”。老子說的“玄”,是物理變化,是陰陽界中生物發展的高深科學知識,是玄科學。他在告訴世人,我們要用超俗的心境,去發現、探索普通俗眼所見事物的真正起因。
《道德經》一方面幫助人開悟,啟迪智慧之光,另一方面在強調一個宗旨:德為道用的基礎,失德者必失道。常清靜又是建德的基礎,常謙虛又是用德的基礎。德用累積,道慧自開。
《道德經》的核心內涵突出在道與德相生、相合的宗旨上,二者互用互進,深刻闡述了“重積德則道慧成,重積德則無不克”的自然法則。《道德經》提倡的德,不僅是生活中的做人品格、正行品質,而且強調愛國、愛民、愛眾生的大德精神。“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道德經》用德來鑑別人性的心靈素質,用每篇不同的內容來剖析人性發展、處事行為的結果,用道的法則來告誡世人,只有道與德的全然統一,才是至高無上的殊勝境界。“道之尊,德之貴”“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人從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由道孕育、調理的天地自然環境的懷抱之中,若能順其自然去發展,必然會道喜之,德佑之。逆其自然去發展,則失德失道,消福減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雖然說不清楚道和萬物的奧妙,但它們內在都有嚴謹的規律性。想要知道這些規律,就得去研究道、實踐道、證悟道。如果沒有識道、體道的實踐經驗,很難理解《道德經》的真正含義。或許文字中的有些內容,我們可以似是而非地簡單理解,而實質上其中的深意,並不能輕易地參透。老子用一生的經歷,留下五千言的大智慧,把一生所遇到的事,用道和德之間的相互關係來剖析,用清靜開竅的過程來溝通宇宙能量,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
《道德經》在當下時代里能夠廣泛傳播,是萬民之福。當今世界上有許多大德,都在研究、學用《道德經》,從中也可看到《道德經》中所蘊含的強大正能量和深厚影響力。道德帶給人們的是和平、安寧,中國有老子及其留下來的《道德經》,是中國人的福祉。它使我們能夠沐浴大道的光輝,譜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生命樂章。
《道德經》之所以經久不衰,是老子精神能量永存的見證,我們勤學勤用《道德經》,不僅是對老子的尊敬,也是讓人類走向喜樂安康的最佳途徑。祝願所有致力於《道德經》發揚光大的傳播者、實踐者都健康、快樂!
殷曉鳴(元君)
2013年5月27日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