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核心區

運河核心區

按照高起點、現代化、國際化的要求,把原來的運河核心區由15.8平方公里拓展到48平方公里。將新城核心區北移至通惠河、北運河、溫榆河、小中河、運潮減河五河交匯的位置。依託古老的運河、豐富的水系、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越的區位交通條件,打造集文化商務休閒、會展綜合服務、高端商住為一體的北京新商務中心區。

區域簡介

運河核心區是北京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先行區、實驗區和示範區,位於通州新城五河交匯處,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一期啟動3平方公里。該區域作為現代化國際新城建設和發展的戰略引擎區,將以高端商務為主體、以創意發展為動力、以總部形態為特徵,是疏解中心城商務功能、提升消費功能、補充國際功能、集聚文化功能的重要空間載體,是北京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先行區、實驗區和師範區。該區域將積極引進跨過公司全球或地區總部、知名企業總部、高端民營企業總部等總部型項目。
核心區採用國際大師級前沿規劃設計,凝聚了綠色健康、低碳環保、生態親水、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的核心理念,在地面交通設計上,構築綠色交通網路,力求最大滿足行人;在建築物設計上使用綠色建材,節能設計等科技成果;在市政管理上,積極運用水資源循環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垃圾真空管道收集等。

運河核心區 運河核心區

城市沿革

通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境域內就有人類活動。自西漢初建置以來,通州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金、元、明、清四朝定都北京,京杭大運河為漕運命脈的800年間,通州是京城門戶、倉儲重地,政治、軍事、經濟地位十分突出。通州自西漢設縣建治,名稱屢經更迭,西漢稱路縣。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唐、五代稱潞縣,遼時分為潞縣和漷縣。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海陵王取京杭大運河“漕運通濟”之意在此設州,正式稱通州。此後雖通州所轄地域多有變化,但一直稱通州。民國稱通州為通縣,屬河北省。1948年12月通縣解放。1949年-1950年稱通縣,1954年分設通縣和通州市,1958年3月通縣、通州市由河北省劃歸北京市後,合併稱為北京市通州區。1960年復稱通縣。1997年4月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一條人工河道 ,全長1700餘公里,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通州(今通惠河與溫榆河交匯處),南至杭州蕭山,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

京杭大運河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到了隋朝,隋煬帝動用幾百萬人,開鑿貫通了大運河,這為以後國家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隋代開始全線貫通,經唐宋發展,最終在元代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京杭大運河在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它不但擔負著朝廷運送漕糧、官鹽的任務,也承擔著南北商貿運輸。其觸角所及給當地帶來了繁榮興盛,尤其把河流流經的各山間盆地連線起來,運河經濟刺激運河沿岸城市的發展,形成了沿運河線的城市群落。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

京杭大運河在唐朝展現了它最輝煌的一頁,把江南的絲綢、陶瓷、茶葉等送往世界各地,以至於視陶瓷為中國的代名詞,將陶瓷翻譯成CHINA,與中國同名。可見京杭運河流動著商品物資的同時,也將沿岸的文化流傳到世界各地。沿著河岸也流動傳播著民俗風情,沿岸居民,多數為漁夫、船家、碼頭工和拉縴人,他們一代又一代地在運河上勞作、生息。大運河有時也會發怒,吞噬著來往的航船。面對不測的風險,水手和船員祭祀河神,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建起各種祭祀性建築,點燃香火,祈禱親人平安返家。

隨著運河的流動,橋樑、碼頭、貨棧、倉庫、船閘、水壩和兵站等建築設施紛紛出現在運河線上,獨特的的大運河文化也逐漸形成。

文化底蘊

通州是京杭大運河北端的水陸都會,文人墨客多流連於此,文化積澱豐厚,明清時期建有州學、書院、會館多所,潞河書院(現今的潞河中學校址)為東路廳所轄10州縣最高學府,至今已有139年的建校史。通州境內有眾多名勝古蹟,現存的燃燈佛舍利塔、永通橋及石道碑、李卓吾墓、潞河中學紅樓、通州清真寺、張家灣城址及通運橋等多處市級文物。“雲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遊,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這是清代文人對當時通州的描述,燃燈佛塔更是以“一枝塔影認通州”而成為通州城及京杭運河北端的標誌。通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向來是文脈蔚然、古韻縈繞。千年底蘊,形成通州特有的運河歷史地域文化。

建設情況

新城核心區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核心區的各項工程建設又是關鍵。日前,通州召開會議,已開始動員部署今年新城核心區工程建設各項工作。

去年底和今年初,區政府分別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核心區重點工程建設,明確重點項目,確定重點工程建設時限,並列入政府2014年重點工程。2014年,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總目標是具備條件的全部開工,主管線升級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具備為開發項目提供市政保障功能。計畫續建35項,新開工10項,核心區將進入前所未有的建設高潮期。

北環隧道位於核心區商務北區,投資總額約17.72億元。深埋在北關北街、新華東路、永順南街、北關中路地下,主隧道全長1.5公里,進出口通道長1.2公里。主隧道分為上中下三層,自上至下依次為行車層、綜合管溝設備夾層、綜合管廊層。隧道設定4對進出口與地面道路相接,22處進出口與各地塊地下車庫相連,可實現地塊與地塊間、地塊與市政道路間無縫銜接。建成後,這個區域將擁有商業、酒店、辦公、城市綜合體等多種功能業態,新光天地便坐落於此。目前,北環環隧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正式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年內正式交付使用。

在北京副中心邁入全面發展階段的同時,集聚這片土地上的高端產業、國際商務與金融服務等多種高端業態,也在呼喚與之相匹配的居住形態。此時,占據運河核心區唯一居住用地的月亮河七星公館,七大價值體系打造罕有複合資源型豪宅,成為區域與時代共輝煌的高端人居樣本。月亮河七星公館後續將繼續報導通州新城核心區市政及地標建築工程進展。歡迎持續關注轉發。

最新進展

北京通州運河核心區4宗地59.4億元成交(

北京新聞

北京通州運河核心區4宗地59.4億元成交

繼2014年8月4日在土地市場收穫頗豐之後,8月11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發布公告顯示,遠洋聯合體和綠地聯合體分別以22.41億元和36.99億元摘得通州運河核心區兩宗地,4宗地的成交為北京帶來了59.4億元的土地收入。

根據公告顯示,成交的4宗地土地性質均為多功能用地。綠地及其聯合體摘得的兩宗地分別為通州區運河核心區Ⅷ-05、08-2地塊和Ⅷ-02、04、07等地塊,折合成交樓面價均為1.15萬元/平方米。而遠洋及其聯合體摘得的兩宗地分別為通州區運河核心區Ⅱ-07-2地塊和Ⅱ-07-1地塊,成交樓面價約為1.13萬元/平方米。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表示,目前開發企業頻頻加碼通州核心區的主要原因在於看好通州的商務商業前景。通州區規劃明確了產業發展定位,產業規劃的落實有條不紊,同時陸續引進了眾多優質的教育配套資源,未來通州將一改睡城面貌,真正成為有產有業的宜居新城。正是在這一發展預期下,加之2011年以來北京住宅限購,房企紛紛向商業地產轉型,在政策、市場的契機推動下,房企開始逐步加大在通州的投資規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