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裝: 47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207086156, 9787207086150
條形碼: 9787207086150
尺寸: 20.6 x 14.6 x 2 cm
重量: 499 g
內容簡介
《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內容簡介:人類學研究本質上是理論研究,要解決的是人類各民族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問題。人類學本土化的意義,就在於怎么把產生於西方的人類學這門學問引進中國,拿來解決我們中國自己的本土問題,甚至包括理論的本土化、對象的本土化、話語的本土化,還包括手段和隊伍的本土化。人類已經跨入充滿挑戰與機遇的21世紀,回顧人類學從西方傳入中國後,至今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經過中國人類學家的不懈努力,中國人類學從無到有,從依附到向獨立發展,從引進到形成具有某些特點的中國學術傾向,並著力從事中國人類學體系的建立。人類學作為一種方法論,其精神實質是博大的世界目光,是科學的論證方法。因此,人類學要求人類學家跳出狹隘地域限制,以一種俯仰天地,融會中西,貫通古今的巨觀視野來審視其研究對象。所以對國內外研究的經驗,我們要認真學習,但反對全盤照抄。純粹的“拿來主義”是要不得的,只有將西方人類學的理論、方法與中國人類學研究實踐相結合,在學習國內外研究經驗的同時,發揮個人研究專長,在研究中強調綜合取向,跳出西方學術界固有的窠臼,發揚中國文化兼容並蓄的傳統進行研究。
目錄
總序
人類學高級論壇/總序
論壇綠皮書
遊牧文化的人類學研究述評
論壇檔案
第八屆人類學高級論壇開幕式上的歡迎詞
第八屆人類學高級論壇開幕式上的開幕詞
主題演講
牧耕交映:從文明的視野看夷夏
讓民族成為政治工具:反思清帝國的跨文明統治
漠北遊牧與西域農耕
——維吾爾文化嬗變之窺
從馬背到牛背
——雲南蒙古族民間敘事中的文化變遷鏡像
草原文化與農業文化親和論
成吉思汗與儂智高的比較研究
——基於蒙古、壯兩個民族性格特徵的分析
中國草原退化的成因與治理
從遊牧文明走向工業文明的時候
——演變中的“牧區大寨”神話故事
論壇紀實
海峽兩岸圓桌會議紀實
文明形式論
口傳與文本哪個更有穿透力
——關於農業與遊牧文明的思考
有關當前“草原文化”相關表述的思考
——兼論民族國家與全球化時代的草原文化
邊緣的抉擇與占有的本性
——兩本書對於“邊緣”和“中心”的思考
超越邊緣
——評王明珂《遊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遊牧部族》
歷史論壇
遊牧社會及其歷史的啟示
侈糜、奢華與支配
——圍繞13世紀蒙古遊牧帝國服飾偏好的讀書筆記
關於嫩江流域牧業的地域性
——以20世紀初扎賚特旗為例
他者何方:長城與寨牆
農耕文化的物證系列之一:“豬”和“地瓜”
多爾吉梅林撰《牧人諮詢》及其本土知識研究價值
祖靈筒
——在農耕文明中凝固的草原靈魂
從《實業計畫》看孫中山對草原建設的關注及啟示
近代土默川地區民族關係研究
——以蒙漢民族關係為例
內蒙古現代化先驅者視野中的遊牧社會:主體性的他者化
——以喀喇沁右翼旗貢桑諾爾布為例
現狀論壇
文化侵蝕與內蒙古草原生態的惡化
——從文化相對主義的視角看內蒙古草原生態問題
民間信仰、習慣法與生態環境
——試析青海藏族生態觀念對保護草原環境的影響
中原農耕文明的人倫日用效應
內蒙古的草原生態與社會變遷
——既有的研究發現
寶鏡灣岩畫:靈魂出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