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遂川五龍下海遂川青少年在指導下學習製作技術。 所屬地區: 江西 · 吉安 ·遂川縣
遺產編號:Ⅲ-22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吉安市遂川縣
遺產級別: 省
概述
民間燈彩“五龍下海”是由民間藝人根據民間傳說“太子斬蛇尋親”的神話故事改編而成“五龍下海”又名“五股龍”。“五龍下海”燈彩通過全場緊密相銜,變化多端的十二個精彩花節動作,再現出當年太子隻身尋親,不畏險阻,勇斬五蛇,終於找到了雙親的壯烈情景。所在區域
遂川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毛澤東同志曾在這裡創建了第一個紅色革命政權,遂川縣位於江西省吉安市南部,東鄰萬安縣;南界南康縣、上猶縣;西鄰湖南省桂東縣,龍陵縣;西北部接井岡山市;北抵泰和縣。距省會南昌市333公里,距吉安市117公里。
燈彩“五龍下海”主要分布在遂川縣泉江鎮、珠田鄉、禾源鎮、巾石鄉等鄉鎮。
傳說
五龍下海又叫“五股龍”,流傳在遂川縣珠田鄉珠溪村,距今有300多年的歷史。
相傳以前有一皇帝遇難,在逃難途中,皇后生下一太子,寄養在當地一戶老百姓家裡。太子幼時練得一身好劍術,武藝高超。9歲時,他離家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途中遇一神仙,問他去哪裡,太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神仙。神仙告誡:“此去途中,你會遇上三難;第一、二難你要退卻,第三難務必勇往直前”。太子聽後繼續趕路。走了一程,遇一猴子,太子先退避再向前走;第二次遇一小鹿,太子也先退避再上路。第三次在他面前突然出現一條大蛇,張著血盆大口要吃掉他,太子一時驚呆了,連退5步後,在他面前又出現了4條青蛇,轉眼間,四周也成了一片汪洋。太子很快鎮定下來,想起神仙說的話,頓時勇氣猛增,拔劍向前5步,連砍5劍,一劍砍死一條蛇,每條蛇又砍為5節。蛇砍死了,頓時大水也退去了,太子前面一片光明。
5條龍分別為黃、紅、藍、綠、白色,每條龍分為5節,由一條長綢連線。外加1隻鯉魚燈、3顆龍珠,共28人組成燈隊。舞龍動作在“雙龍戲珠”的基礎上加以豐富、發展、提高,5龍上下左右穿插,有條不紊,氣勢雄渾,粗礦有力,展示了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和高超技藝以及勇敢無畏,拼搏騰飛的精神。表演時,一條龍一個樂隊,每個樂隊配有兩支嗩吶,四件打擊樂器,場面熱鬧,令人振奮。
藝術形式
五龍下海又叫“五股龍”, 相傳以前有一皇帝遇難,在逃難途中,皇后生下一太子,寄養在當地一戶老百姓家裡。太子幼時練得一身好劍術,武藝高超。9歲時,他離家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途中遇一神仙,問他去哪裡,太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神仙。神仙告誡:“此去途中,你會遇上三難;第一、二難你要退卻,第三難務必勇往直前”。太子聽後繼續趕路。走了一程,遇一猴子,太子先退避再向前走;第二次遇一小鹿,太子也先退避再上路。第三次在他面前突然出現一條大蛇,張著血盆大口要吃掉他,太子一時驚呆了,連退5步後,在他面前又出現了4條青蛇,轉眼間,四周也成了一片汪洋。太子很快鎮定下來,想起神仙說的話,頓時勇氣猛增,拔劍向前5步,連砍5劍,一劍砍死一條蛇,每條蛇又砍為5節。蛇砍死了,頓時大水也退去了,太子前面一片光明。5條龍分別為黃、紅、藍、綠、白色,每條龍分為5節,由一條長綢連線。外加1隻鯉魚燈、3顆龍珠,共28人組成燈隊。舞龍動作在“雙龍戲珠”的基礎上加以豐富、發展、提高,5龍上下左右穿插,有條不紊,氣勢雄渾,粗礦有力,展示了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和高超技藝以及勇敢無畏,拼搏騰飛的精神。表演時,一條龍一個樂隊,每個樂隊配有兩支嗩吶,四件打擊樂器,場面熱鬧,令人振奮。
傳承意義
遂川民間,在明代始興行鬧龍燈、香火燈、彩茶燈至今仍沿襲不衰。燈彩“五龍下海”,由珠田鄉遐富境村鄒氏約在明孝宗弘治年間從南康縣鄒家地移居遐富境村後發展起來的,至今有近400年歷史。舞龍燈,就是鬧新年,在正月初一過後,至正月十五鬧元霄期間,燈彩隊伍走鄉串戶,登門拜年、友誼演出,為歡度新年增色添彩,以祈求民間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中華民族都是龍的傳人。遂川縣原縣名為龍泉縣,因“有二龍戲於武陵瀧,土崩石裂、沖成泉道,後人因以名“龍泉”的記載而創造的“二龍戲珠”燈彩和後來由鄒氏從南康鄒家地傳承帶來的“五龍下海”燈彩,正是該縣人民由龍的傳說發展起來的龍文化藝術。獨具特色的“五龍下海”燈彩,全舞聲形並茂,觀後給人一種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邪惡奮鬥其樂無窮的勇氣和力量。它充分體現了該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勇敢,聰明與才智,在遂川傳統民間藝術中有著獨特的價值和地位,對於豐富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