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

逮dǎi 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動】∶捉,特指經過追趕或試圖抓。〖catch; capture〗。如:逮蚊子;逮特務;貓逮老鼠 ,捉壞人,捉蟲子等。dài ㄉㄞˋ1. 到,及:力有未~。2. 捉拿:~捕。~系。~開創造。逮捕必須根據法定的條件和程式實施。由司法機關為防止人犯逃跑、串供、偽造證據、毀滅罪證和繼續犯罪等,依法剝奪人犯的人身自由,將其押解到一定場所羈押,以便於偵查、起訴和審判。敵出不意,大驚擾,以槍上刺刀相搏擊,而便捷猛鷙終弗逮。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逮的漢字逮的漢字

【字目】逮

【拼音】①dǎi②děi

【注音】ㄉㄞˋ

【英譯】capture;reach;seize, caught, arrive

【部首筆畫】

簡體部首:辶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1

繁體部首:辵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2

【輸入法】

五筆86&99:VIPI

倉頡:YLD

鄭碼:WXKV

【編號】

筆順編號:51124134431

筆順讀寫:橫折、橫、橫、豎鉤、點、提、撇、點、點、橫折折撇、捺。

四角號碼:3535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902E

漢字首尾分解:辶隸

漢字部件分解:隸辶

詳細解釋

含義

● 逮

dǎi 逮:捉,捉住

dài ㄉㄞˋ

①〈古〉到;及:魏武侯謀事而當,群臣莫能~。(《荀子》)當:恰當。

②義同“逮”(dǎi),只用於“逮捕”

【逮捕】〈法〉一種嚴厲的強制措施。由司法機關為防止人犯逃跑、串供、偽造證據、毀滅罪證和繼續犯罪等,依法剝奪人犯的人身自由,將其押解到一定場所羈押,以便於偵查、起訴和審判。逮捕必須根據法定的條件和程式實施。

③姓

【近義詞】捉、抓

〈動〉

1. 形聲。從辵(chuò)聲。本義:趕上;及;到

2. 同本義 [overtake; catch sb. up; catch up with]

逮,唐逮及也。——《說文》。按,逮者,行相及也。古曰唐逮。

逮於袁婁而與之盟。——《公羊傳·成公二年》

群後之逮在下。——《書·呂刑》

逮事父母。——《禮記·曲禮》

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 孔,亦一時之懿士。——《世說新語·排調》

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曹植《七啟》

政逮於大夫四世矣。——《論語·季氏》

奚自量才智不逮恩兄,舉兄同事。——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敵出不意,大驚擾,以槍上刺刀相搏擊,而便捷猛鷙終弗逮。——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如:逮及(達到,到了某種程度);逮夜(到了晚上);逮至(及至;等到)

4. 逮捕,抓人(人在捉拿稱“逮”,人逃亡而追拿稱“捕”) [arrest]

以罪過連逮。——《史記·始皇紀》

逮治黨與。——《漢書·王莽傳》。註:“捕也。”

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明· 高啟《博雞者事》

五人者,蓋當蓼州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被逮之前一日。——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5. 又如:逮系(拘捕囚禁);逮坐(逮捕問罪);逮獄(逮捕入獄)

出處

逮,唐逮及也。――《說文》。按,逮者,行相及也。古曰唐逮。

逮於袁婁而與之盟。――《公羊傳·成公二年》

群後之逮在下。――《書·呂刑》

逮事父母。――《禮記·曲禮》

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世說新語·排調》

縱輕體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曹植《七啟》

政逮於大夫四世矣。――《論語·季氏》

敵出不意,大驚擾,以槍上刺刀相搏擊,而便捷猛鷙終弗逮。――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跳完山羊,我們圍著小樹逮著玩。——張之路《羚羊木雕》

又如:逮及(達到,到了)

有的時候為方言。

方言集匯

◎ 粵語:dai6 doi6

◎ 客家話:[海陸豐腔] tai6 tai1 ti5 [台灣四縣腔] tai5 tai1 ti5 [客語拼音字彙] tai3 ti4 [客英字典] tai5 [梅州腔] tai1 tai5 [寶安腔] ti5

◎ 潮州話:dài/多埃6(大) dǎi /多埃2(歹),dai6(tãi)di6(tĩ) dai2

拼音是dai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