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qun qun
逡逡,謙恭的樣子。 出處為《史記.遊俠列傳》。
qun qun
(形聲。從辵(chuò) 。本義:徘徊的樣子)
逡字 逡巡 逡巡不前 古籍解釋《讀書雜誌·荀子二》“遵道”:“道當為遁,字之誤也。 ’《管子·戒篇》作‘逡遁’,《小問篇》作‘遵遁’,與《荀子》同。 《晏子·問篇》作‘逡遁’,又作‘逡循’。
詞語注音 詞語釋義語出:《戰國策·齊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
詞語注音 qūn dùn ㄑㄩㄣ ㄉㄨㄣˋ 逡...》:“ 桓公 蹵然逡遁。”《漢書·雋不疑薛廣德等傳贊》:“ 薛廣德 保縣車之榮, 平當 逡遁有恥, 彭宣 見險而止,異乎‘苟患失之’者矣...
詞語注音 詞語釋義太常察舉孝廉而任郎官,補任謁者。 光祿勛於永舉薦他為秀才,任美陽縣令。 任都尉時,曾有關於治理黃河大堤的構想,詳見《漢書·溝洫志》。
人物生平 史書記載程逡,男,北魏時期人物,字驎駒,本廣平曲安人也。
逡迍,卻行,恭順貌。
逡遒縣是東晉鹹和初時期設立的一個縣。
王逡之,字宣約,琅邪臨沂人。建元聞,上表立學,撰永明起居注。累官光祿大夫,加侍中,卒。
姓名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