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通草畫,成為當時中國的明信片,記錄中國當時的社會民情,自然資源,成為外國人了解東方帝國的方式之一。通草畫興起於1820年左右,到1880年達到巔峰,之後隨著照相技術的普及,很快走向衰落,以致絕跡。2000年,英國友人伊凡·威廉斯捐獻了一批畫給廣州博物館,之後廣州博物館對通草畫進行了大量的蒐集和研究,慢慢解開了一百多年前這種盛極一時的外銷繪畫類型。
通草紙製作
通草紙英語稱為ricepaper,顯然並不是大米製作的。查閱馬禮遜《華英字典》才知是由通草製作,通草紙製作,一般是把2年生的通脫木的髓脫出,然後用刀具切成薄厚一致的通草片,現今貴州貴定縣還有大量人掌握通草片的製作技藝,當地人製作的通草片主要用來製成通草花,出口日韓。
通草畫製作
現在基本復原了通草片的製作,通草畫的顏料,根據目前的文獻是19世紀法國產的,具體成分和製作還待研究,鼎盛時期,廣州經營的畫鋪數十家,製作通草畫的畫家達3000人,大多數的通草畫採用是流水製作,這樣保證製作的質量和產量。只有少數可能是定製的,這類作品數量和種類有限,價值更高。
現狀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