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氣湯[丹溪心法附余]

通氣湯[丹溪心法附余]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通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引《應驗方》。具有消痰利咽之功效。主治喉痹疼痛,閉塞不通氣,水漿不下,痰涎壅盛。

組成

牽牛(頭末,半生半熟)一兩,鼠粘子二錢半,防風一錢七分半,枳殼(炒)一錢二分半,甘草(生用)一錢二分半。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沸湯點服。

功用

消痰利咽。

主治

喉痹疼痛,閉塞不通氣,水漿不下,痰涎壅盛。

方義

本證患者素體濕盛,濕易生痰。又感外邪,外邪引動內濕,痰氣上升,阻於咽喉,不通則痛。故證見咽喉閉塞疼痛痰多。治宜消痰誕,利咽喉。方中重用牽牛子,性苦味寒,既能瀉水,又可通便,使水濕之邪從二便分消,以乏生痰之源,為君藥,治致病之本。牛蒡子辛苦大寒,外可疏散邪氣,內可透泄熱毒,尤善清肺利咽,於方中為標,以治咽喉疼痛之標,為方中臣藥。痰易阻氣機,配以枳殼寬腸下氣,通暢氣機,又助牽牛子引痰氣下行;防風為風藥中之潤劑,性善疏散,助牛蒡子散邪於外,共為佐藥。又和甘草,生者既清熱解毒,又可調和諸藥,為佐使之品。諸藥合用,標本兼治,則諸症得解。

附方

名稱:通氣湯

組成:半夏(洗)、生薑各六兩,橘皮、桂心(切)各三兩

用法: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後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再服

主治:胸脅氣滿,每食氣噎

出處:《外台》

名稱:通氣湯

組成:羌活、獨活、蒼朮、防風、升麻、葛根各六分,白芷、甘草、川椒各二分

用法:加生薑、大棗、蔥白,水煎服

主治:鼻塞不聞香臭

出處:《醫燈續焰》

名稱:通氣湯

組成:犀角(鎊)半兩,射干、桔梗(炒)、馬藺(切)各三分,甘草(炙,銼)半兩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入竹葉七片,煎至七分,去滓,下馬牙消一錢匕,攪勻,細細溫呷

主治:喉痹。咽喉氣膈,胸滿,咽腫生膿

出處:《聖濟總錄》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丹溪心法附余》:“通氣湯,主治喉痹疼痛,閉塞不通氣,水漿不下,痰涎壅盛;牽牛頭末一兩,半生半熟鼠粘子二錢半,防風一錢七分半,枳殼一錢二分半,炒,甘草一錢二分半,生用;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沸湯點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