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氣散1
正文
通氣散1來源
《外科精義》卷下。組成
玄胡45克 豬牙皂角 川芎各30克 藜蘆15克 躑躅花7.5克用法
上為細末。用紙燃蘸少許,絍於鼻中,取嚏為效。功用
通竅除毒。主治
時氣頭面赤腫,或咽喉閉塞不通,用之取嚏,噴七八遍,泄出其毒則愈。若看病之人用此藥,必不傳染。按:方中玄胡,《外科樞要》作“玄參”。
《外科精義》卷下:通氣散【處方】 玄胡45克 豬牙皂角 川芎各30克 藜蘆15克 躑躅花7.5克 【製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通竅除毒。治時氣頭面赤腫,或咽喉閉塞不通,用之取嚏,噴七八遍,泄出其毒則愈。若看病之人用此藥,必不傳染。 【用法用量】 用紙燃蘸少許,紝於鼻中,取嚏為效。 【備註】 方中玄胡,《外科樞要》作“玄參”。 【摘錄】 《外科精義》卷下 普濟方》卷五十四:通氣散 【處方】 穿山甲(炮)螻蛄各150克 麝香3克 【功能主治】 開竅通氣。治久聾諸藥不效。 【用法用量】 上藥以蔥涎和搗,塞耳中;或為細末,每用少許,放入耳中。仍以耳聾類追風散搐鼻妙。 【摘錄】 《普濟方》卷五十四 奇效良方》卷五十八:通氣散 【處方】 茴香 木香 全蠍 玄胡索 陳皮 菖蒲各3克 羌活 僵蠶 川芎 蟬退各1.5克 穿山甲6克 甘草4.5克 【製法】 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 理氣通竅。治耳聾,氣閉不適。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不拘時溫酒調服。 【摘錄】 《奇效良方》卷五十八 《醫林改錯》卷上:通氣散 【處方】 柴胡 香附各30克 川芎15克 【製法】 研末。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氣。治肝鬱氣滯,耳聾不聞雷聲。 【用法用量】 每用9克,開水沖服,早、晚各二次。 中文名 通氣散 組 成 柴胡 香附各30克 川芎15克 用 法 研末。每用9克,開水沖服 功 用 疏肝理氣 目錄 1 來源 2 主治 通氣散來源 編輯 《醫林改錯》卷上。 【原方組成和用法】 柴胡一兩 香附一兩 川芎五錢為末,早晚開水沖服三錢。 通氣散主治 編輯 肝鬱氣滯,耳聾不聞雷聲。 詞條標籤: 醫學 , 保健品 , 中藥
復元通氣散主治瘡癤癰疽初起,焮赤疼痛,及小腸氣,腎癰,便毒,腰痛氣刺,腿膝生瘡,婦人吹奶。
基本內容川芎通氣散是一種藥物,由天花粉(洗淨,為細末)、川芎(不見火,為細末)、川山甲組成,主治頭腦上癰腫,出自《備急灸法》。
參考資料加減: 附註: 追風通聖散(《簡明醫彀》卷八)。
參考資料廣嗣。 用法用量: 《廣嗣要語》。
參考資料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瑞典工作者Sjostrand等在進行動脈血調節的實驗中,為了減少傳統的正壓人工通氣對動脈血壓的影響,減少血壓波動,他試將略高於死腔量...
概述 特點 臨床套用 發展狀況 機理搐鼻通氣散,以玄胡索、玄參、牙皂、川芎、細辛等組成的,適用於時毒焮腫,咽喉不利者。
參考資料七傷通氣散,主治: 十膈五噎,腹內久積氣塊,傷力嘔吐膨脹的中藥方劑。
參考資料麗澤通氣散主要治於小兒鼻塞、鼻涕、鼻癰。
組成: 當歸3兩,甘草1兩,生地黃半兩,黃耆1兩,白芍1兩,天花粉1兩,熟地黃半兩,金銀花2兩。 主治: 一切惡瘡癰疽,疔瘡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