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廟

通明廟

通明廟,廟宇名。位於地安門方磚廠胡同11號(原方磚廠4號),坐北朝南。該寺原為懷柔縣紅螺山資福寺下院,紅螺山為祖師道場。建國後不久即被分割成3部分。現尚存部分殿宇,雖年久失修,彩繪仍依稀可辨。寺內共有殿堂房廡110間。

簡介

於地安門方磚廠胡同11號(原方磚廠4號),坐北朝南。乾隆《京城全圖》中繪有此廟。據上世紀50年代調查,該寺頗宏敞,前後七層殿宇,左右七座跨院,山門前有照壁,院內有垂花門。中路殿宇三層,前殿三間,帶前廊;中殿五間前後廊;後殿五間出前廊。三殿的東西兩側均有帶前廊配殿,後殿左右帶耳房。各配殿之間又有寮房相連。東路跨院四座,西路三座。寺內共有殿堂房廡110間。正殿及配殿均為大式硬山箍頭脊筒瓦頂。正殿均飾金龍和璽彩畫,配殿飾蘇式彩畫。前殿內供奉木製帶蓮花座漆金觀音像,高3.2米,旁有高2.6米的彩繪泥塑二脅侍。前廊左右兩壁各鑲石碑一塊,西向,碑高2.2米,寬0.53米,厚0.12米,額刻雙龍戲珠,書“萬善同歸”,方座,碑身刻“通明禪剎始創於乾隆年間,大殿三級,前後院東西配殿、山門、儀門、群房內系供奉北極真武、玄天大帝、釋迦如來、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東向碑額雕二龍戲珠,書“萬古流芳”,碑身刻:“……地安門外方磚廠原有通明古剎,建自乾隆年間……”。兩碑大小形制相等。前、中、後院殿前均有鐵香爐,分別為乾隆、道光、光緒年間鑄造。

該寺原為懷柔縣紅螺山資福寺下院,紅螺山為祖師道場。建國後不久即被分割成3部分。現尚存部分殿宇,雖年久失修,彩繪仍依稀可辨。大殿前的兩座石碑已壓在台階底下,其餘附屬文物如佛像、香爐等已無存。原寺中有“明織染所真武廟記”碑,額題“建織染所真武廟記”,魏佑撰並書篆,成化十年(1474年)五月立,碑陰題名;“明真武廟重修碑記”碑,額題“真武廟重修碑記”,王槐撰並書篆,隆慶元年(1567年)正月立,碑陰額“萬古芳名”題名,萬曆十九年(1591年)十二月立。此外還有兩座清代碑。一為“清通明寺碑”,額題“萬善同歸”,光緒五年(1879年)九月立,碑陰額“因果不昧”;另一為光緒七年九月立“清通明寺碑”,額題“永垂萬古”,碑陰額“同登善緣”,題名。現中路上的各殿及東路上的主殿尚存,碑已無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