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埃文利之路

通往埃文利之路 ,是一部由 沙利文 導演,語言對白為英文,在1990年1月7日 加拿大 上映的電視劇。

基本信息

主演

Sarah Polley .... Sara Stanley (薩拉·斯坦利)
Jackie Burroughs .... Hetty King (海蒂·金)
Mag Ruffman .... Olivia (King) Dale (奧莉維婭·(金) 戴爾)
Gema Zamprogna .... Felicity King (菲莉西蒂·金)
Zachary Bennett .... Felix King (菲利克斯·金)
Cedric Smith .... Alec King (亞歷克·金)
Lally Cadeau .... Janet King (珍妮特·金)

基本信息

英文原名:Road to Avonlea
中文譯名:通往埃文利之路
首映年度:1990年1月7日~1996年3月31日(加拿大CBC)
中國上映時間:1998年~1999年(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
語言:英文
片長:7季91集,每集45分鐘
製片國家/地區:加拿大

劇情簡介

《通往埃文利之路》,加拿大沙利文(Sullivan)娛樂公司1990~1996年拍攝的電視系列劇,以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上虛構的小鎮埃文利為背景展開,共七季91集。最初是典型的後維多利亞時代兒童題材電視劇,第四季起風格發生變化。中央台八套“海外劇場”曾經在1998~1999年播出該劇,但是大約只放到第四季左右。

第一季

薩拉·斯坦利是蒙特婁的富商布萊爾·斯坦利唯一的女兒。薩拉的母親魯絲在她約一歲半時因肺結核去世。1903年春薩拉10歲時,布萊爾遭人誣陷,因挪用公款罪的指控被軟禁。布萊爾無奈把薩拉送到她母親的家鄉——位於愛德華王子島的海邊小鎮埃文利的親戚家居住,隨即布萊爾含冤入獄。在埃文利,儘管薩拉的姨媽海蒂·金性格古板、待人苛刻,表姐弟菲莉西蒂·金、菲利克斯·金在惡作劇上無法無天、仗勢欺人,她還是努力適應了這一切。薩拉在鎮子裡結識了各色人等,如結巴、害羞、孤僻的“科學家”賈斯珀·戴爾,恐怖陰暗且自閉的老處女瑪格麗特·勞埃德,過著隱居生活的“女巫”佩格·鮑溫。她抑或幫助他們擺脫煩擾,抑或從他們那裡獲得啟發。薩拉也與金家的表姐弟們最終結成了深厚的(但時斷時續的——主要是菲莉西蒂)親情和友誼。
第一季嚴格按照露西·莫德·蒙哥馬利(1874~1942)的四部原著小說(Golden Road, The Story Girl, Chronicles of Avonlea, Further Chronicles of Avonlea)改編。薩拉·斯坦利的所謂“歷險”是主線,其他人物的劇情圍繞薩拉展開。只有第一季,才是原汁原味的“埃文利”和“故事女孩薩拉·斯坦利”的故事。其餘各季,按照菲莉西蒂常奚落薩拉的話講,是編劇們 “imagination run wild again” 的結果。

第二季

本來《埃》劇只打算拍攝第一季的13集。第一季1990年在CBC播出後反映良好的情況下,沙利文娛樂公司準備超計畫拍第二季(然後就無休止地拍了七季)。編劇們為了能夠讓薩拉繼續留在埃文利而不在父親洗冤後帶她回蒙特婁(小說原著的結局),就乾脆在第2.1集裡讓布萊爾·斯坦利在薩拉回蒙特婁的當天就死於一起事故。第二季仍以薩拉為一號人物,部分的情節依舊取自蒙哥馬利的原著小說四部曲。但薩拉的重要性與第一季相比已大大降低。
2.3 Aunt Hetty's Ordeal、2.5 Old Quarrels, Old Love 涉及到海蒂姨媽的少年時光——仇人、情人和永遠那么老套的往事,此時沒人會想到這是海蒂姨媽最終成為女一號的一個詭異的前奏曲。其實單拿出兩集來專寫海蒂·金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2.6 May the Best Man Win、2.10 Dreamer of Dreams 兩集是奧莉維婭和賈斯珀的專題。2.8 Sea Ghost、2.9 All That Glitters 則是類似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金銀島》或儒勒·凡爾納《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那樣的海上冒險故事:克萊恩船長、海盜亞比、埋藏在島上的財寶、詭異的幽靈,給《埃》劇帶來了另一番風味。總之,由上可見《埃》劇第二季實際上被配角們全部瓜分了,薩拉·斯坦利的專題只有 2.1 Sara's Homecoming、2.11 It's Just a Stage ——與海蒂、奧莉維婭/賈斯珀的戲份無異。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薩拉·斯坦利的第一主角地位岌岌可危。
第二季是《通往埃文利之路》公認的巔峰時期,產生了很多及其經典的情節和最優秀的劇集,比如最後四集(2.10 Dreamer of Dreams, 2.11 It's Just a Stage, 2.12 A Mother's Love, 2.13 Misfits and Miracles)。《埃》劇在第二季套路基本發展成熟,人物性格亦定型(海蒂·金除外)。其中薩拉·斯坦利變成了一個相對低調、“假正經的乖小姐(goody two shoes)”似的角色(Timothy'sRoad to Avonlea Guide, Episode 5.12: "Perhaps the Story Girl's goody two shoes personality wouldn't have been as interesting or created as many memorable moments as Felicity's brazenly sharp tongued character could create in a relationship. "),性格開始缺乏特點,偶爾跟海蒂姨媽或菲莉西蒂做些無意義的抵抗,與故事女孩在第一季表現相比,這些抵抗顯得有氣無力;海蒂姨媽依舊古板而嚴厲,有時還蠻不講理;奧莉維婭姨媽敢想敢幹,善解人意,而且似乎對海蒂的反抗比薩拉甚為有效,此外奧莉維婭和賈斯珀·戴爾的關係也得以確定;表弟菲利克斯·金似乎是薩拉天然的盟友,為了共同對付菲莉西蒂他們結成了強大的統一戰線;亞歷克和珍妮特·金是那種四平八穩的模範夫妻;而表姐菲莉西蒂·金這個第一季中的半反面人物的性格則變得更加複雜、豐滿和鮮明。以上過程已預示著薩拉·斯坦利這個人物的可塑造性已經大大降低,在"The Story Girl Earns Her Name" 後 the "Story Girl" will lost her name。

第三季

從第三季起《埃》劇完全脫離了蒙哥馬利的小說原著四部曲,雖然片尾字幕還煞有介事地寫著:“Adapted from the novels ... by Lucy Maud Montgomery”。
奧莉維婭和賈斯珀在第3.1集結婚:3.1集The Ties that Bind是非常優秀的一集,意義深刻,從此奧莉維婭·金成了奧莉維婭·戴爾。薩拉·斯坦利在第三季後正式成為“雞肋”。劇情大方向開始向菲莉西蒂/蓋斯以及海蒂·金轉移。3.2、3.3集通過荒謬的情節(與薩拉一模一樣的嬌·皮茨)試圖重新喚起“薩拉在海蒂姨媽桎梏下的叛逆精神”這一陳舊的主題,無奈效果甚微,甚至成為以薩拉·斯坦利為主角的最後劇集。隨後新一號人物菲莉西蒂·金隆重登場,後面幾集幾乎全部圍繞她展開。此外以瑪麗拉·卡思伯特和蕾切爾·林德為代表的《綠山牆的安妮》的元素始終在《埃》劇陰魂不散。

第四季

可憐的薩拉·斯坦利繼續擔當姨媽身邊帶著“叛逆”假面具的乖小姐的配角。如果說第三季標誌著菲莉西蒂·金成為新一號人物,那么第四季則意味著海蒂·金正式成為與菲莉西蒂並駕齊驅的又一新一號人物。可笑的是,古板刻薄的海蒂·金在第三季完成了性格大轉換,成了多愁善感女作家,某種意義上的“The Story Woman”——原本是薩拉·斯坦利在原著小說里的戲份。佩蒂伯恩一家的來臨又使《埃》劇的結構更加複雜。克萊夫·佩蒂伯恩將成為最重要的配角;其女兒假小子伊琪·佩蒂伯恩在不久的將來配合菲利克斯·金成為《埃》劇後半部分又一對重要的情侶。第4.12集《家庭電影》(Home Movie)是《埃》劇的又一個里程碑,標誌著“埃文利”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一種後維多利亞時代英屬加拿大自治領一海濱小鎮的文化符號,成為電視劇劇情發展的新方向。

第五季

第五季中最重要的一集是5.2集《銘記汝將亡》(Memento Mori)。該集可是說是《埃》劇在形成了以菲莉西蒂/蓋斯和海蒂為主要人物的後期的一次高潮。《銘記汝將亡》對海蒂·金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了異常深刻的洞察,觸及海蒂的童年、海蒂性格的變化以及她對小鎮埃文利的無比眷戀,是海蒂·金這個人物在《埃》劇中的最高峰。自此,海蒂·金的人物性格完全定型,《埃》劇也完全由單純的兒童劇變成了一部風格嚴肅的維多利亞時代懷舊片。薩拉·斯坦利變成了一個更加乏味的角色,作用就是在某集中教戴維拼讀單詞。奧莉維婭和賈斯珀買下了罐頭廠準備大幹一番事業,實在牽強。伊琪·佩蒂伯恩終於由假小子變成了淑女——至少她開始穿裙子了。總是那么可愛的塞西莉·金被編劇們安排上身染肺結核的噩運,被送到新布倫瑞克療養了,從此該人物暫時告別《埃》劇。

薩拉·波利與薩拉·斯坦利

與塞西莉·金一同告別的,還有我們的“故事女孩”薩拉·斯坦利。飾演薩拉·斯坦利的薩拉·波利(Sarah Polley,或譯莎拉·波利)早已厭煩了《埃》劇里無聊的尷尬局面,幾次與沙利文娛樂公司對簿公堂要求解除契約,均未果。波利覺得整個青春期在《埃》里穿著維多利亞時代的戲服跑龍套是她一生中最無奈的悲劇之一。與其他《埃》劇里的童星在熒幕上露面欣欣然的優越感完全不同,波利始終認為《埃》劇使她不能去學校接受正規教育,人生殘缺,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波利對赤裸裸的商業模式的極端厭惡之情。成年後的薩拉·波利但凡提起《通往埃文利之路》,總是充滿了討伐和譴責的措辭:
“我在精神上抑或情感上都沒有融入其中……它不是那種我想去看的東西。”(1997年Maclean's專稿)
唯一一次略微正面的評價是:
“無論如何,《通往埃文利之路》中的某些東西將始終伴隨著我,它告訴了我什麼是人與人之間的‘同志情誼’。” (《通往埃文利之路》幕後花絮訪談部分,沙利文娛樂公司DVD)
在第六、第七季時,波利終於說服了沙利文娛樂公司,離開了她夢遊了整整五年的《通往埃文利之路》劇組。比起海蒂姨媽對薩拉·斯坦利的桎梏,沙利文娛樂公司對薩拉·波利的桎梏才是真正的痛苦。忍受著11歲時母親因癌症去世的磨折和不能正常上學的無奈,她在那裡從10歲一直呆到15歲。實際上從波利11歲(《埃》劇大約第二季和第三季時)起,因為母親去世的緣故,蒙哥馬利小說里“故事女孩”那燦爛的笑容就早已從她臉上和心中消失了。現在薩拉·波利是加拿大一名優秀的女演員,以抵制好萊塢勢力著稱。

在中國的播出

1998年~1999年中央電視台8套《海外劇場》欄目在午夜(首播)和中午(重播)播出了Road to Avonlea的1~4季,並給出了中文譯名《通往埃文利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