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什市

通什市

通什市位於海南島中南部五指山腹地。屬熱帶山區氣候,冬暖夏涼。

基本信息

通什市

年平均氣溫22.4攝氏度,1月份平均氣溫17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6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5.9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為1690毫米,極端最大年降雨量為2810.4毫米,極端最少年降雨量為1055.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4%。全境東西寬43.8度,南北長44公里。面積1169平方公里,人口94124人,黎族占58.9%。市政府駐沖山鎮、北距海口市223公里。南至三亞市88公里。境內山巒連綿,地勢東高西低,由東向西傾斜。全境以海拔500米至600米的丘陵和山地為主,境內有部份低洼小盆地。全境有森林95萬畝,木本植物有1400多種,主要珍貴木材有母生、子京、青梅、綠楠、胭脂、荔枝、陸均松、雞毛松、花梨等150多種。野生藥用植物有:海南粗榧、沉香、降香、巴戟、益智、砂仁、藿香、金不換、五指參和杜仲等30多種。野生動物資源有:原雞、白鷓鴣、斑鳩、七色鳥、脫皮蛙、蟒蛇、眼鏡蛇、金環蛇、黑角紅鹿、長臂猿、箭豬等400多種。
五指山是現今世界僅存的三大片原始熱帶雨林中地勢最高而更具特色,是綠色旅遊、生態旅遊的好去處,尤其五指山地區至今保留著濃郁的黎苗民族風情,因此更具魅力。通什市境內主要旅遊景點有太平山瀑布、民族博物館、香茅黎寨以及五指山風光等。
境內大小河流有10多條,主要河流是昌化江上游的南聖河和毛陽河。南聖河發源於保亭縣境內的峨隆嶺,全長56.32公里。毛陽河長38公里。
通什市區周圍群山環抱。自古代建制開始至民國期間,通什原屬保亭管轄。這裡山高林密,只有幾間破爛的船形小屋,居民寥寥,黎苗同胞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是黃、山鹿、猴子等出沒的地方。1950年春,通什獲得解放。1952年初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成立,第二年,自治州首府從樂東縣抱由鎮遷駐通什。從此,通什便成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1987年1月25日正式宣布成立通什市(縣級市)。“通什”,黎語原稱“沖山”,“通什”二字是以黎話語音用漢字海南話音注寫的。“通”為樹下,“什”為田地,合起來的意思是:高山上許多古樹包圍著一片田地,系山高水寒。通什市區海拔328.5米,是海南島海拔最高的山城,昌化江上游支流南聖河從東向西蜿蜒流貫全城區。
通什冬暖夏涼,清晨涼風習習,霧鎖山城;午間雲開嵐散,麗日噴薄;午後烏雲聚合,大雨傾盆,往往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奇觀;入夜螢飛蟬嗓,夜禽偶鳴。有“天然別墅”和“翡翠城”之稱。土特產品有五指山水滿茶、五指山蘭花、黎族織錦、藤器、竹編等。
通什氣候溫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猶如鑲嵌在五指山區綠濤上的一塊翡翠,街道兩旁鳳梨蜜、椰子樹和鳳凰樹紅綠相映。

正文

海南省南北交通樞紐,五指山地區文化中心。位於海南島中南部,五指山西南麓,保亭縣西北。面積1154.1平方公里,人口9.39萬。通什系由黎語音譯,當地讀如“通雜”,是樹下田之意。原屬保亭縣地。保亭縣置於1936年。1952年成立黎族苗族自治區時,首府原在樂東縣抱由鎮。1953年自治區改為自治州,首府遷通什鎮。1959~1962年,通什鎮一度同為保亭縣駐地,1962年通什從保亭縣劃出,為自治州直轄鎮,保亭縣治亦遷往保城鎮。1986年由鎮升為通什市。市境群山環抱,地形起伏,最高點為生毛嶺,海拔1374.4米,次為阿陀嶺,海拔1006米,均為花崗岩組成的雄偉山體。昌化江支流南聖河流經,將山城分成兩半。屬熱帶季風氣候區,乾濕季分明。因地處海南最大暴雨中心邊緣,且常受颱風襲擊,不利於生產。20世紀50年代以前,通什僅為五指山區的茅草圩,交通閉塞,野獸出沒,瘧疾猖獗。經40多年來的建設,已發展為初具規模的新城市。工業有木材加工、機械、水泥、橡膠、皮革等。市境西南建有水電站。商業發展迅速。自1954年海榆中線通車後,交通運輸已深入五指山腹地,通什成為聯結海南島南北交通的中心。市內建有醫院、學校、文化、廣播、電視、體育事業也有較大發展。
通什市通什市

配圖

相關連線

通什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