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畫

透視畫

透視畫(Diorama)由法國藝術家、物理學家路易·達蓋爾發明。19世紀早期,在攝影術發明人之一的路易·達蓋爾的影響下,透視畫成為一種高度發達和流行的藝術形式。達蓋爾的透視畫被放置在專門設計的建築物中,十分有效地創造出虛幻的現實,在攝影中展示的這類透視畫在博物館中被廣泛使用。同時,西洋畫也是基本運用透視手法的。

主要分類

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

“透視”是 繪畫法理論術語。“透視”一詞原於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視是採取通過一塊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將所見景物準確描畫在這塊平面上,即成該景物的透視圖。後遂將在平面畫幅上根據一定原理,用線條來顯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投影的科學稱為透視學。透視的出現的時期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由達·芬奇發現並對其進行研究,發展之後就傳承下來了。

透視有三種

1. 色彩透視

2.消逝透視

3. 線透視

達文西總結的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線透視.透視學在繪畫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畫者和被畫物體之間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隻眼睛看),連線物體的關鍵點與眼睛形成視線,再相交與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現的各個點的位置就是你要畫的三維物體在二維平面上的點的位置.這是西方古典繪畫透視學的套用方法.如《最後的晚餐》

透視學套用

(1)多視點

中國畫善於表現豐富的情節,西方繪畫注重單視點(類似於攝影).中國畫講求的豐富情節用單視點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國畫用(類似於把攝象的多鏡頭分割再重新組合)多視點來表現.如《清明上河圖》

(2)高視高

採用微俯的視角表現,"遠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畫在遠處的,其間再用雲霧繚繞加以銜接.表現一種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國畫是不採用近距離仰視來表現高山的.

(2)遠視距

中國畫講求"仗山尺樹,寸馬豆人"要求畫中物體符合事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畫者必須採用遠視距來表現.

畢卡索的作品打破了透視學的基本規律,把一個物體的正面反面,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全都表現在一個二維的空間中.理解畢卡索的畫首先要拋棄透視學.

現在的畫家已經開始無視一切規則,嘗試打破所有的規則.但這些做法又在一個基本的哲學規則之中----打破一個舊的規則,創造新的規則.

室內透視畫

室內透視畫畫法:

1)先按室內的實際比例尺寸確定 ABCD。

2)確定視高 H.L.,一般設在 1.5m-1.7m 之間。

3)滅點 VP 及 M 點(量點)根據畫面的構圖任意定。

4)從 M 點引到 A-D 的尺寸格的連線,在 A-a 上的交點為進深點,作垂線。

5)利用 VP 連線牆壁天井的尺寸分割線。

6)根據平行法的原理求出透視方格,在此基礎上求出室內透視。 圖例:根據室內的平面、剖面,求室內透視。

作法:

1)先按室內的比例尺寸,求出室內透視格。

2)在透視方格的基礎上,畫出平面布置透視圖。

3)在平面透視的邊角點上作垂線,量出實際高度點連線完成室內透視。

2.二點透視求法

作法一:

1)按照一定比例確定牆角線 A-B,兼作量高線。

2) AB 間選定視高 H.L.,過 B 作水平的輔助線,作 G.L.用。

3)在 H.L.上確定滅點 V1、V2,畫出牆邊線。

4)以 V1、V2、為直徑畫半圓,在半圓上確定視點 E。

5)根據 E 點,分別以 V1、V2 為圓心求出 M1、M2 量點。

6)在 G.L.上,根據 AB 的尺寸畫出等分。

7)M1、M2 分別與等分點連線,求出地面、牆柱等分點。

8)各等分點分別與 V1、V2 連線,求出透視圖

作法二:

1)過 P 點作一水平線 P-C,並按地板格等分之。

2)連結 CD 交視平線於 M1 點。

3)從 M1 點向 P-C 各等分連線,在 PD 上的交點,為 V1 方向的地板透視點,各點 連線 V1。

4) BP 也用同理求出透視圖。窗格的方法也如此。

作法三:

1)按室內實際比例畫出 ABCD 框線。

2)確立視高 H.L.,滅點 V1,任意定出 M 點,V2 滅點線,由 V2 交點 b 引垂線, 求出第二滅點透視框。

3)用 M 點求出進深,找出 CD 中點 O,連線 V1,連線 E-d。

4)再依次用對角線、分割增殖法求出透視圖

基本術語

1,透視——通過一層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後面物體的視覺科學。“透視”一詞來源於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釋為”透而視之“。

2,透視圖——將看到的或構想的物體、人物等,依照透視規律在某和媒介物上表現出來,所得到的圖叫透視圖。

3,視點——人眼睛所在的地方。標識為S。(EYE POINT)

4,視平線——與人眼等高的一條水平線HL。(HORIZOUTAL LINE)

5,視線——視點與物體任何部位的假象連線。(LINE OE SIGHT)

6,視角——視點與任意兩條視線之間的夾角。(VISUAL ANGLE)

7,視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間範圍。

8,視錐——視點與無數條實現構成的圓錐體。(VISUAL CONE)

9,中視線——視錐的中心軸。又稱中視點。(LINE OE VISUAL CENTER)

10,站點——觀者所站的位置。又稱停點。標識為G。(STANDING POINT)

11,視距——視點到心點的 垂直距離。

12,距點——將視距的長度反映在視平線上心點的左右兩邊所得的兩個點。標識為d。(DISTANCE POINT)

13,余點——在視平線上,除心點距點外,其他的點統稱余點。標識為V。(COMPLEMENT POINT)

14,天點——視平線上方消失的點。標識為T。(TOP—VANISHIUG)

15,地點——視平線下方消失的點。標識為U。(BOTTOM—VANISHIUG)

16,滅點——透視點的消失點。

17,測點——用來測量成角物體透視深度的點。標識為M。(MEASURING POINT)

18,畫面——畫家或設計師用來變現物體的媒介面,一般垂直於地面平行於觀者。標識為PP(PICTURE PLANE)

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標識為GP(GROUND PLANE)

20,畫面線——畫面與地面脫離後留在地面上的線。標識為PL。(PICTURE LINE)

21,原線——與畫面平行的線。在透視圖中保持原方向,無消失。

22,變線——與畫面不平行的線。在透視圖中有消失。

23,視高——從視平線到基面的垂直距離。標識為h(VISUAL HIGH)

24,平面圖——物體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跡。標識為N(PLAN)

25,跡點——平面圖引向基面的交點。標識為TP(TRACK POINT )

26,影滅點——正面自然光照射,陰影向後的消失點。標識為VS(VANISHING OF SHADOW)

27,光滅點——影滅點向下垂直於觸影面的點。標識為VL(VANISHING OF LIGHT)

28,頂點——物體的頂端。標識為BP(BASE POINT)

29,影跡點——確定陰影長度的點。標識為SP(SHADOW POIN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