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莊子的言論與《莊子》這本書中,詳細分析了莊子的人生哲學,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中,充分利用莊子“外化內不化”的處世原則,獲得心靈的平靜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語言精彩絕妙,於莊子的智慧纏繞和激情碰撞,充滿了智慧的火花,訴盡看世間名利紛擾,人生舍取何其從容的人生境界。
作者簡介
路海華,男,1969年8月生,安徽省太湖縣人,研究生學歷,副研究員,現為武漢工程大學學生處處長,主要從事政治思想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和研究。
李傳印,男,歷史學博士,現為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和研究,出版《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與政治》《速讀二十四史》等著作13部。先後應邀為安徽電視台、中國石油南油集團公司、中國石化安慶石油化工廠、海南第一投資集團公司、十堰廣播電視大學等企事業單位舉行國學培訓或舉辦國學講座。
正文目錄
第一篇與莊子相識莊子其人
《莊子》其書
第二篇在人世間做一次逍遙之游
不要虐待和折磨自己
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
尾生之死
“愁”婆婆變“喜”婆婆
杯子與水
酸葡萄中的大道理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
第三篇把握好欲望的限度
嗜欲深者天機淺
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鉤
想得多,心太累
捨得放棄是一種境界
第四篇善待生,笑對死
“生”與“死”是一道多解題
骷髏為何不願復生
第五篇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舉得起放得下是舉重,舉得起放不下是包袱
該割捨時要割捨
十根金條與一壺水的等式和不等式
是非成敗轉頭空
要錢還是保命?
精彩試讀
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鉤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鉤逍遙天地:《莊子》與人生選擇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鉤莊週遊於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集於栗林。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
——《莊子•山木》
莊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他在雕陵栗園遊玩,看見一隻奇異的鵲鳥從南方飛來。這隻鳥翼展達七尺,眼睛很大,眼眶直徑有一寸多。大鳥從莊子面前飛過,鳥的羽毛都碰到了他的額頭,最後落在栗樹林中。莊子奇怪地說:“這是什麼鳥啊,翅膀如此大,卻飛不遠;眼睛這樣大,卻看不清。”於是撩起衣裳,快步走過去,手拿彈弓,等待射擊的最好機會。這時又看見一隻知了,躲在濃蔭悠然自得地乘涼,忘記了自身的安危;旁邊一隻螳螂隱藏在一片樹葉後面,以樹葉做掩護,蠢蠢欲動準備捕捉知了,一副得意忘形的樣子。那隻奇異的大鳥緊隨螳螂之後打算捕捉螳螂當美餐,而連自己天性都忘了,以致利令智昏,迫在眼前的危險也忘了。莊周見此情景大吃一驚,說:“哎呀!身外之物確實太拖累人了,兩種事物間原來就是如此相互誘惑的啊!”於是莊子慌忙扔掉彈弓回頭就跑,卻發現看管山林的人正在後面追趕他,大罵他不該擅自闖入山林。莊子借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見利忘危,則危在旦夕;居安思危,才能有備無患。
世間萬物能知足就安樂,貪婪必定招禍甚至身亡,人生之禍大多是由於不知足而起的。《紅樓夢》中第一回就講了“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因嫌官職小而鑽營往上爬,結果落得觸犯國法,鋃鐺入獄,這就是貪婪帶來的惡果。
唐人李群玉在《放魚》中說:“須知香餌下,觸口是銛鉤”。作者為魚兒擔心,提醒魚兒小心“香餌下”的利鉤,企盼魚兒莫要江湖漫遊,尋找好適合棲身的地方。古往今來,權力、金錢、美色這三個“原香餌”衍生出來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誘惑場”已經放倒了一大批貪官污吏,且至今不乏來者,大大小小的“人魚兒”不時成為香餌包裹下的那利鉤的俘虜。
“香餌之下必有死魚。”如今的“誘惑場”磁性很強。“香餌”不吃則饞涎欲滴,一吃則欲罷不能,久而久之,吃上了癮,被利鉤所鉤就只是遲早的事了,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幾千年的道家鼻祖老子對此早已看得清清楚楚。他語重心長地提醒人們:“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其意是說,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為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較哪一樣更為貴重呢?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有害?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招致更為慘重的損失。
欲望具有兩重性,有良莠之分,有正邪之別。如求知慾、成才欲、事業欲則當提倡,權力欲、金錢欲、美色慾即貪慾就應抑制。這是因為貪慾是情緒化的產物,是無止境的。如不抑制,任其肆意放縱,就會得隴望蜀,慾壑難填。古人講“一念之欲不制,而禍流於滔天。”一個人如果被欲望支配,成為欲望的奴隸,色迷心竅,物慾橫流,便會滋生出邪思妄念,十有八九要走上邪路。
十三世紀波斯著名詩人薩迪說:“世人往往如此,當他們不懂得生活價值的時候,就會羨慕虛榮的顯赫、浮世的榮華和縱情的逸樂,最終便是跌在蜜里的蒼蠅,永難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