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藝術計畫

逃離藝術計畫是中國的一個公益活動,由麗娟實驗藝術教育機構主辦。

簡介:

由麗娟實驗藝術教育機構主辦,由藝術家鄧大非策劃的六期系列藝術活動:藝術家帶你玩——“逃離”藝術計畫。這一系列的藝術活動邀請六個當代國際知名藝術家或藝術小組分別創作,採用每月一次的方式邀請廣大感興趣的個體、家庭、社會團體、機構共同參與。每次的藝術活動強調以戶外現場事件的方式呈現,強調互動的特點。“逃離”藝術計畫的時間跨度為2013年的5——10月。

“逃離”概念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是逃離“北上廣”,主要原因是面對在大城市生活的快節奏、競爭壓力、高房價、環境污染種種問題的逃避,因而“逃往”到二三線城市去過一種相對節奏較慢、規律、簡單的生活,其實這種現象的背後一直存在著一個城市所能提供多少供人們生活的資源的問題,人們聚集在北上廣的原因是因為大城市的吸附能力比較強,就業、平台和機遇都供給了相對其他的城市較多的機會,當大量的人群因此而集中,所造成的競爭也形成了更多對資源的占有和對生活不便的不滿。當這種不滿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出於本能的反應,就產生了逃離的現象。

消極“抵抗”

其實“逃離”作為人類的生存、體驗存在的某種狀態絕不僅僅是現實層面的無奈。當各種各樣表象化的觀念和所謂的主流價值觀充斥著我們的大腦,進而塑造著我們意識形態的同時,我們是否對此保有警惕和判斷,是否這種所謂的主流卻成為束縛我們獲得自由的困境、壓力、偏見。對追求自由的過程中,“逃離”或許是一種最不壞的方法。與“擔當”比較而言“逃離”作為一種思想觀念,也許顯得並不那么勇敢和偉大,但它卻更符合基本的人性,實際上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底和潛意識的深處。在與“逃跑”的區別中,“逃離”是暫時,並不是一場不敢面對的鬥爭,而是一場迂迴的策略,是曲線救國。當面對的危險和困境足夠的強大和頑固,“逃離”自然成為一種本能的反應,是個體生命所作出的基本選則。當周遭的話語系統、規則、環境已經變成默認的陳詞濫調和禁錮的時候,選擇“逃離”實際上是對可能性的首要選擇。

藝術行動

“逃離”作為藝術實踐的理念,它已經為藝術的創作指明了一個基本的態度和方向。“逃離”是一場衝出狹小藝術圈的實踐,“逃離”在態度上有意避免當下主流的畫廊展覽模式;潛藏在人們心底的拒絕和不合作意識,在“逃離”的藝術實踐中會被彰顯和強化,“逃離”在藝術家的眼中未嘗不是一場社會動員。“逃離”在藝術的語境中不是一場遊戲的結束而是一場尋找的開始,它更強調對更加廣闊的公共空間的表達而不僅僅是在藝術界,是一場邊做邊走的狀態,是一種在路上的瞬間。
“逃離”是一種出走,從事物的功能性中出走,對功能的破壞、改造、陌生化處理也搭建了“逃離”的方法論。藝術在其中會扮演催化劑的作用,一種暫時的脫離秩序、慣性、習以為常的狀態。“逃離”也是一場有意圖的“迷路”以期在熟悉的環境中重新獲得更多的無意義瞬間感受和角度,為了不使自己落入慣常的窠臼而不自知。

吉尼斯之“不”

作為“逃離計畫”的首期藝術活動,我們邀請了當代最具活力的年輕藝術家組合<AT黨小組>來與參與的朋友共同完成一次藝術現場活動。<AT黨小組>要和參與的朋友們使用繪畫、書寫的方式,在伴隨著休閒、野餐、戶外大派對的形式來組成一個世界上最大的“不”字!並現場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在表達“不”字的過程中,所有來賓都可用藝術的方式來釋放自己對家庭、工作、學習、環境、高壓緊張的生活節奏的“不”滿和更好的人生夢想與人生態度,並以此共同構成了一次世界之最!!!

藝術家介紹

AT黨小組(姚薇+胡尹萍)——作為新生代最具活力的藝術小組之一,她們一直致力於關注社會熱點,並由此製造出大大小小的“事件”,從爛尾樓到食品安全,從體制到權力,從地區到國家,她們一直在對現實給出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反應,做出一系列引發討論的事件。
這些事件有些是正面的犀利,有些遊走於模糊地帶,有些看上去又是無厘頭的詼諧,她們的行動有時候不被理解甚至遭到質疑,但她們相信每一個人微小的聲音,每一個體微小的動作匯集到一起時產生的能量,也希望影響更多人關注和思考。這種介入能看得出新一代青年對社會的獨立思考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藝術家和公眾之間的互動也使事件本身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和傳播。
此次活動免費參加,無年齡限制
時間:2013年5月25日下午14:00——15:00
地點:北京海淀區,海淀公園內公共草坪地區。
微博:@逃離藝術計畫

第一期

2013年5月25日下午,北京朝陽區海淀公園內,AT黨藝術家(姚薇+胡尹萍)一大早就把準備好的各種設備和將近兩百米長的布匹擺放在公園中心的草坪上,碰巧當天正趕上廣場中心有一個飛機模型放飛比賽,因此聚集了大量飛機模型的愛好者,旁邊也匯集了眾多享受周末愜意生活的人群。在兩位藝術家開始說明吉尼斯之“不”的申請意圖時,率先在布匹上寫“不”字的是一個姓胡的小胖男孩,支持的爸爸站在兒子的身旁隨後也一起參與用“不”字造句,草坪上的人流伴隨著慵懶的陽光逐漸地圍攏到慢慢被藝術家延展開的巨大“不”字旁邊來,家庭、情侶、詢問細節的老人、知識分子、家長,在眾多小朋友的歡快參與下逐漸放鬆開來,白色布匹組成的“不”字上面逐漸寫滿了人們的各種不滿:不要上學,錘子剪刀不,我不想吃飯,不想考試,不要說謊,不想上班,不想吃唐僧肉,不要生煩惱,不生產轉基因食品,不要污染.......
後來的小朋友、家長、大都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先看看之前別人都寫了哪些關於“不”字的句子,對“不”字的表達也因此越來越充滿競爭性,也越來越充滿奇思妙想。大家寫完了也不願離開,而在那裡慢慢讀解他人的“不”字造句。藝術家們還為參與的人們準備了一個大喇叭,寫完“不”字的人可以舉著這個喇叭大聲說出來,此環節受到了現場所有小朋友的歡迎,一句句充滿稚氣、甜美的聲音迴蕩在海淀公園的大草坪上,仿佛是一個個漣漪在安靜的湖面激起了巨大的水波紋,遠遠剛進大門的人們也為之側目而循聲過來,看見圍觀的人數增多,一些參與的小朋友因此更加興奮,有的竟然攥著話筒說不停。廣場上混合著孩子的笑聲、各種“不”滿的聲音.......孩子們天真的力量打破了平日裡廣場的肅靜,“不”字的喊聲久久迴蕩在公園的各個角落,有些內容讓人沉思與安靜,畢竟他們對這個混亂、複雜的社會沒那么麻木。AT黨藝術小組的此次行為藝術現場活動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參與與互動,她們要在收集所有的信息元素之後,去申請世界上最大的“不”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