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追尋快樂》
作者:李孝仁(韓國)
譯者:張敏
市場價:¥38.00
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
頁碼:321 頁碼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208079472
版次: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內容簡介
20世紀末21世紀初,以電影、電視、流行音樂、飲食等為代表的韓國大眾文化首先在亞洲地區形成了洶湧的“韓流”,繼而吹襲全球,至今不息。但是,目下我們看到的大多是俊男靚女、錦衣美食,卻未必知道韓國近現代的歷史曾經動盪、曲折、悲情,而戰後的電影見證了它的坎坷,反映了它的巨變。
《追尋快樂》(又稱《追尋快樂:戰後韓國電影與社會文化》)作者李孝仁是韓國著名的電影評論家、電影學者,他以“快樂”、“近代”、“強迫”、“女人”四個概念,通過1945年至本世紀初的180多部韓國電影,帶我們走進韓國的近現代社會生活之中,了解這個國家的電影人和民眾如何藉由電影“尋歡作樂”,在黑暗中排遣心中的鬱悶,默默熬過那段“充滿骯髒和痛苦的、被人強制的漫漫近代歲月”。
作者通過電影剖析和反思戰後韓國的社會變遷及政治因素,概括而發人深省;讓讀者認識和了解韓國電影的同時,也上了一節有意思的韓國近現代歷史課。
作者簡介
李孝仁:國慶熙大學戲劇電影學系教授。曾任韓國文化觀光部電影資料院院長。電影評論家,在《韓民族》報刊發表過多篇電影評論;電影學博士,畢業於韓國中央大學,博士論文題目為《朝鮮領袖形象電影創作研究》。著作有《韓國電影史講義1》、《韓國電影導演十三人》、《電影美學與批評入門》、《金綺泳的婢女們揭竿而起》等。
目錄
第一部 快樂
1 殘害的愉悅
被扭曲的欲望時代
可憐的女人與純潔的爰情故事
“窩囊廢”們的函授敦本
男人們需要安撫嗎?
2 前近代的快樂觀與近代樂趣
粗俗的情節和灰暗的時代形象
對純粹愛情的群體渴望
年輕人嚮往的快樂觀
剽竊欲望
貧困青年欲望的挫折
徘徊於快樂與罪惡之間
“極端快樂”的替代滿足感
3 社會欲望與性慾望的分化
缺乏叛逆精神的影片
愛情與欲情之爭
社會欲望與性慾情感的紊亂
大男子主義社會的悲喜劇
批判與娛樂的二律背反
征服與屈服
4 富裕與暴力享樂的消極快樂
“追求個人安逸幸福”的時代
拉開個人主義幸福的閘門
嘲弄社會價值的喜劇片
糾偏與說謊的快樂
自我毀滅與同歸於盡的暴力篇
鋌而走險的違法快感
想像空間中的無限快樂
計畫時代中無計畫愛情的快樂
自我陶醉的快樂
第二部 近代
1 被驅趕到近代的男人們
“前途未卜”的時代
失落的男人與受罰的女人
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近代
塑造男性家長形象的影片
被國家民族主義淹沒的男人們
批判與嘲諷
2 前近代與近代的衝突
求新與競爭的時代
行為與觀念的二律背反
近代人的瘋狂形象
脫貧頌歌“常青樹”
逆來順受的形象
頑固不化的父親
新舊兩代人之間的代溝
哭笑不得的喜劇片
不痛不癢的諷刺效果
3 20世紀80年代的近代風景誤區
高壓與反抗的時代
被迫無奈的“成功願望”
描寫社會分化的導演與電影
分裂時代的現實主義的情結
現實的局限與誇張的揶揄
對知識分子局限性的批判
伸張民眾意志
4 現代與後現代的交錯
征服與融和的時代
真品和贗本不分的世界
充滿曲折感的世界觀
“你們也沒有希望”
自我沒落的後現代主義
絕妙的世紀交接
第三部 強迫
1 強迫時代的記憶
強迫的時代
製作抗日電影的親日派導演
抗日電影的“經典”
2 被迫展開的戰爭
國家主義與反共時代
戰爭強迫恐懼症的蔓延
戰爭與意識形態的疲軟
50年未愈的戰爭創傷
3 戰爭後遺症與自戀情結
傷痕累累的20世紀80年代
戰爭帶來的一大悲劇
重逢的恐懼感
個人的小歷史空間
第四部 女人
1 韓國電影中的女性
充滿欲望的時代
家長制和一夫一妻制的危機
婚姻的新方法論
已婚女子的婚外戀
情慾燃燒的“夫人”們
大韓民國的“男人樂園”
2 金綺泳導演打造的女明星
混合二重唱的時代
尋歡作樂的玩偶
欲望纏身的痛苦
被懲罰的“婢女們”
烏合之眾的素描
3 女人電影與女性電影
沉溺於個人主義的文化時代
華麗的女性主義電影
追求婦女解放的電影
“怪異”女子電影
不露聲色的隱秘交流
4 英子與野蠻女友
減肥時代
“英子”的名聲
“英子”全盛期
21世紀的亮麗“英子”
附錄
韓國電影近況
……
序言
撰寫本書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韓國電影回顧我們過去的生活,審視現在和將來;二是為了挖掘韓國電影人物的內心世界。
當然,不是單純無味填鴨式的空泛介紹,而是要走進電影世界之中,到達了歷史層面之後,再從電影中走出來,重新回到現實社會中展開論述。如果本書的這種創作意圖能夠實現的話,多少會給讀者提供一些方便,幫助讀者理解韓國人怎樣製造電影,又怎樣接受電影。雖然本書涉及了自1945年解放之後到最近上映的韓國電影內容,但本書不以韓國所有的電影作為論述對象,所寫的電影僅僅是隨著寫作意圖而連線編排的。因為本書屬於通過電影理解韓國社會文化史的系列書籍之一。我希望讀者能夠閱讀這本書,進而了解韓國電影內涵中的那種隱秘的快樂情趣和被強迫的無奈情感。
拙作《韓國電影歷史講義》編輯出版已經過了十年時間,而這部書的下冊至今未能問世。究其緣由是因為寫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當時沒有充足的時間,後來有時間了,又失去了寫作欲望。雖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我想說本書就是《韓國電影歷史講義》的續篇。如果一定要將《韓國電影歷史講義》分類的話,那是以弓克思主義美學和歷史觀為理論基礎而寫作完成的。因此,本書選用了到20世紀90年代為止的部分電影的內容,但是在某些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時期拍攝的電影膠片未被保存下來,所以不能夠觀看和了解當時韓國電影的內容。這就構成了本書存在的某種局限性。另外,筆者本身的認識也有局限性。如我曾經認為編寫電影通史是出於民眾的需要或權力階層的長官意志所為。現在,打開這本《追尋快樂--戰後韓國電影與社會文化》,不得不再一次自問是否已經超越了這種局限?我想請聰明睿智的讀者來回答這一問題。
撰寫本書使用了四個概念,即“快樂,近代,強迫,女人”。之所以首先使用“近代”這個詞,是因為想通過電影使人們反思那種令人頭昏目眩,瞬間巨變的韓國“近代”社會狀況。本書目錄中使用“快樂”這個概念,並不是指那種嚮往喜悅的人性本能,而是一種隱喻的概念,意指為了默默熬過或消極迴避充滿骯髒和痛苦的、被人強制的漫漫近代歲月,而產生的一種生存方式或方法。與此相反,“強迫”的概念內涵不包含“倭亂的敘述”內容,而是人們面對現實,受到種種社會壓抑後產生的逆反心理狀態,是這種心態的直接表達方式。最後說到“女人”一詞,這個概念與前面提到的“快樂”是不同層次上的快樂表現。電影本身是媒體形式之一,所以具有娛樂性質,這一點不容忽視。如果說欣賞電影是一種追求快樂的隱秘行為的話,韓國電影中出場的女性人物形象,她們那些離奇的欲望和永填不滿的欲壑,在電影中給予了滿足(或釋放)。所以,本書目錄中使用了“女人”一詞並無絲毫蔑視婦女的意思,那只是一個泛指意義形態的辭彙而已。坦白地說,最終決定使用這四個概念,其中也有我本人作為男性中一員的局限性。需要補充說明一點,韓國電影內容情節幾乎都是以男性的視野而展開的,所以本書的這種提法反而更適合韓國電影的特色。儘管如此,本書也不過是以橫斷面去剖析韓國電影或韓國社會的一種視角。如果將這種視角的意義詮釋為一種紋理的話,便可以成為某種“話題的素材”。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會成為一堆無用的紋理。本人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一個有價值的“話題素材”,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譜寫新篇,創造新的“話題素材”。前人未走過的路總是充滿著令人痴迷的誘惑力!
文摘
“追求個人安逸幸福”的時代
藝術原本就是用誇張、虛構、表現虛偽邪惡手法的外皮包裝起來的。不!倒不如這么說更好:藝術將人們激昂的情感表現出來,為人們思想交流鋪設一條道路,然後再往那平坦的道路上撒幾把碎渣子。
1960年,韓國電影代表作有俞賢穆的《誤發彈》(1961年)、金洙容的《霧》、金綺泳的《下女》、李星究的《將軍的鬍鬚》(1968年)等,這些影片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但並沒有解決導演們徹底反思而產生的諸多苦惱。導演們開拓出一條展開新意識交流的大道,然後對這條道路提出置疑。20世紀70年代上映的許多韓國電影都與60年代的影片不同。70年代的電影沒有準備與觀眾進行溝通或反映現實的苦惱。許多電影以李舜臣將軍的形象為榮,或者描寫些越南戰爭的英雄事跡,述說迎來美好生活的新村運動,還有一些落伍的戀愛片,這些電影絕不是誇張和虛構的,也不是只表現虛偽邪惡的內容,而僅僅是敘述了“虛偽的本來面貌”而已。進一步說,在70年代以後出台的一系列電影的延長發展線上,又出現了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影片,那就是李長鎬的電影《風吹好日子》(1980年),它是一部反映80年代社會狀況的影片。除了這一部之外,其他大部分電影都在胡說八道,一些電影為了製造淫穢的性感畫面,假模假樣地批判當代 性風俗;另一些電影虛情假意地安撫年輕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是在花言巧語地附會。我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有意貶低60年代或80年代社會性電影,也不是為了比較70"c年代和80年代電影的虛假性程度,而是為了說明那時韓國電影既沒有去追求所應該追求的目標,也沒有繼續陶醉於製造虛偽假象。90年代以後開始專心致志地追求“動物式”的電影快樂效果,須知這種專心致志的態度是為了追求純粹快樂,或是發自想要衝破政冶和社會觀念的迫切願望。
進入90年代以後,人們在表面上已經改變了舊有的觀念。大家住進公寓畢享受,開著私人小轎車滿街逛,也不是什麼難辦的事了。但是90年代,韓國人最大的變化是個人慾望隨著社會發展而增長起來。當然,一般人大都是按照個人的要求或者欲望去行事的,但多以隱秘的方式進行。從大眾開始,將反社會要求的個人慾望公開表現出來,那是90年代以後發生的事。這種傾向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如前所介紹的《以身相許》影片中那種無政府主義的、後現代豐義的情況;另一種情況是大膽“追求個人安逸和幸福的傾向”。
所謂近代精神指科學主義、合理義、以人為中心的思考辦式(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等。所謂遵循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