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3米,全株芳香。葉常3~5片聚生於枝端或節上,葉柄長13~20(~25)毫米; 葉片革質,倒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7)10~14厘米,寬(2)3~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全緣,稍內卷,側脈4~7對,4~5月開紅花,腋生或近頂生,單朵或2~4朵簇生;花梗長6~12(~20)毫米,稍下垂;花被片15~17(20)片,肉質;雄蕊兩輪,常為21個;開花時心皮常為13個,離生。聚合果常由9~11個成熟心皮組成,直徑2.5~3厘米,蓇葖果頂端有彎尖頭。
分布範圍
生於生於海拔1200-1600米的石灰岩的石山頂或石山疏林下,盛產於廣西西南部都安、馬山、德保、巴馬等縣。
主要價值
藥性: 溫。
藥味:微辛、澀。
歸經:歸膀胱經、腎經 。
功能:祛風除濕,行氣止痛。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腰肌勞損。
毒性: 微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入丸、散,或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