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頜龍

近頜龍

亞洲近頜龍屬(學名:Caenagnathasia)是近頜龍科恐龍的一屬,是種小型恐龍,身長估計約61厘米,體重約1.4公斤。亞洲近頜龍生活於上白堊紀,距今約9千萬年前,是已知年代最早的近頜龍超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近頜龍

拉丁文學名 caenagnathus

含義靠近 的 下頜

目 蜥臀目

亞目 獸腳亞目

類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

tetanurae 堅尾龍類

avetheropoda 鳥獸腳類

coelurosauria 虛骨龍類

maniraptorifromes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a 手盜龍類

oviraptorosauria 竊蛋龍類

科( family)→ caenagnathidae 近頜龍科

屬( genus )→ caenagnathus 近頜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c. collinsi=縴手龍c. pergracilis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c. sternbergi=縴手龍c. sternbergi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

時代白堊紀晚期食性

食性 肉食

發現者 c. m. sternberg, 1940

命名者 c. m. sternberg, 1940

物種學史

模式種是馬氏亞洲近頜龍(C. martinsoni)是在1993年由菲力·柯爾(Phil Currie)等人所敘述、命名。屬名意為“亞洲的近頜龍科”,種名則是以古生物學家Gerbert Genrikhovich Martinson為名。正模標本(編號N 401/12457)是一對已癒合的下頜齒骨化石。化石發現於烏茲別克的Bissekty組地層,地質年代約9000萬年前,相當於土侖階與康尼亞克階的交界。第二個標本(編號N 402/12457)是一個右齒骨,來自於體型略小的個體。這兩個標本是目前僅發現的化石,都是成年個體。

亞洲近頜龍最初被歸類於近頜龍科,當時是使用漢斯·戴爾特·蘇伊士(Hans-Dieter Sues)的偷蛋龍類演化支定義。目前有其他研究認為亞洲近頜龍是偷蛋龍下目的基礎物種,不屬於近頜龍超科。

形態特徵

亞洲近頜龍是已知最小型的偷蛋龍類,也是最小型的恐龍之一。下頜只有幾厘米長,根據估計,頭顱骨約有7.6厘米長。根據2010年的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研究,亞洲近頜龍的身長估計約61厘米,體重約1.4公斤

如果參考其他偷蛋龍類,亞洲近頜龍應該覆蓋者羽毛,是溫血動物,手掌有三指、腳掌有四趾,癒合的腳部骨頭與鳥類非常相似。下頜的上下距離高,下頜前緣角度陡,下頜上緣平坦。亞洲近頜龍的下頜有齒槽的退化痕跡,而進階型偷蛋龍類的下頜沒有牙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