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步兵第110師
第聶伯河會戰期間,在克列緬丘格城東南首次參加戰鬥。1943年10—12月,該師積極實施進攻,在戰鬥中收復了亞歷山德里亞(12月6日),為此獲得亞歷山德里亞師榮譽稱號。爾後,參加了奪取茲納緬卡的戰鬥。1943年11月20日—12月10日,共殲德軍官兵約2000人,擊毀德軍大量技術兵器。
1943年12月13日—1944年1月4日,進行防禦戰鬥,爾後轉入進攻,參加了粉碎基洛夫格勒地域德軍的戰鬥。由於出色完成各項戰鬥任務,1943年12月10日榮獲紅旗勳章,1944年1月8日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同年2月,德軍馳援其科爾孫—舍夫琴柯地域被圍部隊(參見科爾孫-舍夫琴科夫斯基戰役),力圖為其解圍,在第5集團軍編成內參加抗擊德軍援軍突擊的戰鬥。烏曼—博托沙尼戰役中,在第53集團軍編成內,經過頑強的戰鬥,收復新阿爾漢格爾斯克城,強渡德涅斯特河和列烏特河,於4月中旬進抵奧爾格耶夫市以南和東南地域。戰鬥中,全體官兵表現了集體英雄主義精神。在傑里耶夫卡地域(克列緬丘格東南30公里),鮑里斯金少尉指揮的一個排,經過多次衝擊,攻占了一個堅固設防的重要高地。爾後,全排在僅剩9個人的情況下,擊退了優勢德軍幾次猛烈反撲,守住了高地。為表彰這一功績,鮑里斯金和4名戰士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944年8—9月參加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戰役過程中,9月17日進至蒂米什瓦拉地域。爾後,在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內作戰。1945年3月,參加解放班斯卡—什佳夫尼察城的戰鬥,4月參加解放霍多寧城的戰鬥。
該師在布拉格城以南結束了自己歐洲作戰的戰鬥歷程。在對德軍作戰期間,共斃傷俘敵數千人,擊毀大量武器和技術兵器。1945年7月,調往蒙古人民共和國,8—9月參加了粉碎日本關東軍的戰鬥(參見遠東戰役)。1945年9月20日,因越過大興安嶺山脈而獲興安嶺師榮譽稱號。整個戰爭年代,全師有17名軍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12180名官兵獲得勳章和獎章。
歷任師長
1943年8月—1944年1月和1944年5月—1945年4月為奧戈羅多夫上校(1944年1月17日晉升為少將),1944年1—4月為索博列夫上校,1944年4月羅特克維奇上校,1944年4—5月為皮金上校,1945年4—7月馬利切夫斯基上校,1945年7—9月為克里沃拉波夫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