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近空間又稱近太空、臨近空間或亞軌道,寬泛的定義為20~100km之間的空域。近空間飛行器是指能夠飛行在近空間空域執行特定任務的飛行器。《近空間飛行器》的主要內容包括近空間飛行環境、超高空氣球、平流層飛艇、超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空天飛機、超高空偵察機、高超聲速飛行器、超高空偵察機、空天轟炸機、高超聲速運輸機/客機等。《近空間飛行器》讀者對象主要為相關專業的科技人員及大專院校的師生,可以為他們進一步了解、探究近空間及近空間飛行器提供參考,同時也可作為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本書由沈海軍,程凱,楊莉編著。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近空間及近空間飛行器
1.1.1 地表大氣
1.1.2 近空間的概念
1.1.3 近空間的法律地位
1.1.4 近空間飛行器定義
1.1.5 近空間飛行器的分類
1.2 近空間飛行器的特點與套用前景
1.2.1 近空間飛行器的特點
1.2.2 近空間飛行器的軍事套用前景
1.2.3 近空間飛行器的商業套用前景
1.3 近空間飛行器的發展背景與技術支持
1.3.1 近空間飛行器的發展背景
1.3.2 航天技術將為近空間飛行器提供支持
1.4 美國近空間飛行器研髮狀況
1.4.1 美國開發近空間的原因
1.4.2 美軍方近空間飛行器的主要發展狀況
1.4.3 美國空軍近空間研究展望
1.5 其他國家近空間飛行器發展狀況
第2章 近空間大氣飛行環境
2.1 飛行器飛行環境概況
2.1.1 大氣環境
2.1.2 空間環境
2.2 近空間、中層大氣與大氣/空間環境資料庫
2.2.1 近空間與中層大氣
2.2.2 國際中層大氣研究計畫
2.2.3 近空間環境的監測
2.2.4 大氣/空間環境資料庫
2.3 近空間/中層大氣環境
2.3.1 氣壓及密度
2.3.2 化學成分
2.3.3 風場與溫度場
2.3.4 太空環境原子氧侵蝕與太陽輻射作用
2.3.5 帶電粒子輻射
2.3.6 電離層中的加熱與電磁特性
第3章 (超)高空氣球
3.1 高空氣球的發展
3.1.1 氣球的發展史
3.1.2 高空氣球的發展
3.1.3 關國長時高空氣球的研製發展
3.1.4 我國高空氣球的研製
3.2 長時觀察用的高空氣球系統
3.2.1 氣球和回收系統
3.2.2 氣球管理系統
3.2.3 氣球飛行軌跡控制系統
3.2.4 超高空系纜氣球
3.3 提高探空氣球探測高度的一些方法
3.3.1 影響氣球上升高度的因素
3.3.2 提高氣球探測高度的方法
3.4 超高空氣球通信系統
3.4.1 系留氣球系統的組成
3.4.2 系留氣球通信系統的特點
3.4.3 套用前景
3.5 高空科學氣球收集宇宙塵粒
3.5.1 研究意義
3.5.2 收集器的類型及安放位置
3.5.3 沉降板收集器與吊籃結構
3.5.4 氣球-吊籃系統
3.6 高空氣球微重力環境試驗
3.6.1 高空氣球微重力試驗系統構成
3.6.2 系統測試結果
3.7 宇宙射線觀測
第4章 平流層飛艇
4.1 飛艇的發展歷程
4.1.1 從氣球到飛艇
4.1.2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艇的發展
4.1.3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飛艇技術的轉移、發展和衰落
4.1.4 現代飛艇技術的興起
4.2 平流層飛艇的發展現狀
4.2.1 美國的平流層飛艇
4.2.2 歐洲的平流層飛艇
4.2.3 俄羅斯的高空飛艇
4.2.4 日韓的高空飛艇
4.2.5 其他國家的高空飛艇
4.3 平流層飛艇的特點與用途
4.3.1 平流層飛艇的特點
4.3.2 乎流層飛艇的用途
4.4 平流層飛艇囊體材料
4.4.1 平流層飛艇的結構
4.4.2 平流層飛艇對囊體材料的要求
4.4.3 浮升氣體對艇體材料的影響
4.4.4 平流層飛艇的蒙皮材料
4.4.5 平流層飛艇的蒙皮製造工藝
4.5 能源控制技術
4.5.1 平流層空間環境
4.5.2 能源系統構成
4.5.3 能源平衡分析
4.6 平流層飛艇定點控制技術
4.6.1 定點控制技術
4.6.2 解決途徑
4.7 平流層飛艇的推進系統
4.7.1 能源裝置
4.7.2 動力裝置
4.7.3 推進裝置
4.8 平流層飛艇環境控制技術
4.8.1 環境特點與環境防護
4.8.2 氣囊溫度控制
4.8.3 載荷艙環境控制
4.8.4 動力系統與電池熱控制
4.8.5 飛艇環境控制中的幾個問題
4.9 空氣動力學分析設計
4.9.1 平流層飛艇的受力
4.9.2 平流層飛艇的穩定性
4.9.3 平流層飛艇的氣動特性分析
第5章 (超)高空長航時無人機
5.1 無人機發展
5.1.1 無人機的緣起與3次發展浪潮
5.1.2 一些國家和地區無人機發展現狀
5.1.3 無人機的發展趨勢
5.2 (超)高空長航時無人機
5.2.1 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特點與用途
5.2.2 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發展現狀
5.2.3 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發展方向
5.3 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動力系統
5.3.1 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技術要求與動力系統的技術難點
5.3.2 幾種典型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動力系統
5.4 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空氣動力學特性
5.4.1 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氣動特徵
5.4.2 高空長航時無人機若干氣動問題研究
5.5 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若干關鍵技術
5.5.1 提高飛行升限和耐久性
5.5.2 寬頻信息傳輸和無人機控制問題
5.5.3 結構設計
5.5.4 發動機和系統的冷卻
5.5.5 氣動一隱身一體化設計問題
5.5.6 增大設備載量和空間
5.5.7 工作可靠性和精度
5.5.8 無人機系統多目標綜合最佳化問題
5.5.9 編隊飛行
第6章 空天飛機
6.1 空天飛機的類型、特點與用途
6.1.1 空天飛機的類型
6.1.2 空天飛機的特點
6.1.3 空天飛機的用途
6.2 空天飛機的發展現狀
6.2.1 美國空天飛機的發展現狀
6.2.2 俄羅斯空天飛機的發展現狀
6.2.3 其他國家空天飛機的發展現狀
6.3 空天飛機的材料
6.3.1NASP的材料選擇
6.3.2 NASP先進材料研究進展
6.4 空天飛機的發動機
6.4.1 發動機的演變
6.4.2組合發動機現狀
6.4.3 空天飛機組合發動機的技術難題
6.5 空天飛機的熱防護系統
6.5.1 空天飛機防熱系統的要求
6.5.2 空天飛機防熱系統概述
6.5.3 前緣防熱系統與主動冷卻
6.5.4 相關理論分析與試驗技術
6.6 空天飛機的外形設計
6.6.1 外形類別
6.6.2 常見的空天飛行器外形
6.6.3 外形方案選擇
6.6.4 外形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6.7 空天飛機人軌技術
6.7.1 飛行任務要求
6.7.2 單級入軌概念和雙級入軌概念
6.7.3 雙級入軌空天飛機
6.7.4 單級入軌空天飛機
第7章 高超聲速飛行器
7.1 高超聲速飛行器概述
7.1.1 高超聲速飛行器特點
7.1.2 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分類
7.2 美國的高超聲速技術計畫
7.2.1 美國高超聲速計畫發展概況
7.2.2 HyTech計畫
7.2.3 HyFly計畫
7.2.4 Hyper-X計畫
7.2.5 X-51A計畫
7.2.6 “獵鷹”(FALCON)計畫
7.3 其他國家的高超聲速計畫
7.3.1 俄羅斯的高超聲速計畫
7.3.2 法國的高超聲速技術研究
7.3.3 澳大利亞的高超聲速技術研究
7.3.4 日本的高超聲速技術研究
7.3.5 德國的高超聲速技術研究
7.3.6 印度的高超聲速技術研究
7.3.7 歐盟的LARP-CAT計畫
7.4 高超聲速飛行器發動機
7.4.1 高超聲速飛行器發動機概述
7.4.2 爆震發動機種類、工作原理與特點
7.4.3 爆震發動機的研究現狀
7.5 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熱防護材料與結構
7.5.1 超高溫區的熱防護材料與結構
7.5.2 次高溫區的熱防護材料與結構
7.6 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氣動設計
7.6.1 新型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設計的特點
7.6.2 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設計中的關鍵問題
7.7 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飛行控制
7.7.1 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特性
7.7.2 再入過程
7.7.3 兩級入軌
7.7.4 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飛行控制
第8章 其他近空間飛行器
8.1 超高空偵察機
8.1.1 美軍超高空偵察機
8.1.2 俄羅斯高空偵察機
8.1.3德國DFS228火箭動力高空偵察機
8.2 空天轟炸機
8.2.1 跳躍式空天轟炸機
8.2.2 “獵鷹”計畫中的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HCV)
8.3 高超聲速運輸機/客機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