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內 容 提 要本書主要探討苗族社會的文化在近代與西方基督(新)教文
化、中原主流文化接觸、交流、融合的文化變遷過程。這一過程同
時也是苗族社會文化邁向近代化的歷程。
長期以來,歷史上的主流文化,由於儒學思想和漢文化中心
主義的影響,一直以文化一元的態度排斥和鄙夷苗族文化。在晚
清以前的歷史中,這種文化排斥和鄙夷的充分表現是“剿苗”戰
爭。至清末被皇權勢力用戰爭手段封禁在貴州苗疆的苗族社會,
其生產力水平仍處於落後、原始的刀耕火種的經濟形態上。
恰值此時,西方新教傳教士進入苗疆,傳教士用建教堂、辦
學校的方式,將宗教傳播和文化傳播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使苗族
接觸到西方文化。傳教士虔誠的傳道精神和尊重苗族文化的態
度得到了苗族廣大下層民眾的信任和歡迎。苗族接受新教文化
的思想動機頗耐人尋味,既有功利意識,也有價值理性的追求。
在新教文化影響下,西方近代人文精神被苗族接受。苗族文化由
此得到一次更新的機會。
與此同時,主流文化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出現革新勢態,這種
革新勢態逐步從中原影響到苗疆。主流文化社會開始以和平的
文化平等接觸方式對待苗族及苗族文化。在文化平等接觸中,苗
漢交流擴大,苗族積極吸收漢族及其他兄弟民族文化上的優異
部分。絕大部分山區苗族社會原始、落後的生產方式,通過民間
的文化交流得到改進,內部經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文化上的膈
膜也在交流中逐漸消解。苗族社會、經濟、文化在經過民初的發
展和抗戰企業、學校西遷的影響帶動下,經濟行為方式基本融入
主流文化社會,從而引起苗族社會的文化變遷。通過討論苗族文
化的變遷過程,本文似感到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民族和地區,
可以在開放和文化交流中探索出新的發展道路。
作品目錄
目錄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導論:環境、交流與發展變化
第一節 環境與歷史上的不同評價
第二節 苗族巫文化與儒文化、新教文化的關係
第三節 苗疆變化的三個不同階段
第四節 融合、變遷的啟示
第二章 貴州境內的苗族文化與中原文化
第一節 苗族源流與遷徙
第二節 清皇權勢力對苗族的文化態度
第三節 流布於貴州的儒釋道文化派別
第四節 苗族巫文化與習俗
第三章 苗族巫文化與儒文化
第一節 兩種文化的深層差異
第二節 冥頑幼稚與老道圓熟
第三節 理性固守與工具需求
第四節 上國威儀與入仕教育
第四章 苗族巫文化對新教文化的接觸、吸納及變化
第一節 傍海教堂與石門坎教堂
第二節 新教的“入世教育”
第三節 苗族巫文化與新教文化的契合
第四節 國民政府對石門坎新式教育的擔憂與控制
第五章 晚清、民初的文化平等接觸與社會轉型
第一節 交流擴大與發展經濟
第二節 經濟的分化與經濟體制轉型
第三節 苗疆商品的出口與進口
第四節 新式學堂的影響與民間苗族文化對儒釋道的
吸收
第六章 政治、經濟重心西移與文化變遷
第一節 政治關注與經濟發展
第二節 文明載體與新風大化流行
第三節 老樹開新花
結語 交流的必要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