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此艦名在海軍創立初期的明治初期就已存在。第一代“迅鯨”號於1873年9月26日在橫須賀造船廠動工,1876年9月4日下水,1881年8月5日竣工,為日本國產艦。1886年1月29日,“迅鯨”號列為魚雷訓練艦,1903年12月2日除籍。之後長期擔任魚雷戰術訓練船,1909年1月25日報廢出售。
日本在“八八艦隊”的規劃中計畫建造100多條潛艇,這些潛艇作戰需要補給,潛艇母艦的設計就是為了給這些潛艇提供遠洋補給,並給予偵察和指揮通信貧弱的潛艇。每艘潛艇母艦要求能同時補給9艘潛艇。第二代迅鯨級是日本第一型正規設計的潛艇母艦,原計畫按照14500噸的要求設計,但由於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最後只能按照8500噸來設計。 一戰之前,潛艇母艦均改造自商船,之後,由於現代化潛艇大量建造並逐一編入艦隊,建造正式的潛艇母艦成為時勢之需,“迅鯨”級就成為了應時建造的潛艇母艦。兩艦均為長崎造船廠建造,華盛頓條約簽訂後,使得該造船廠工程量銳減,為此還鬧騰了一些時日。該級艦是首批由民間船廠建造的大型軍艦,主要是彌補由於華盛頓條約的簽署,日本的大型艦艇全部停建給民間船廠帶來的損失。“迅鯨”號建於1922年2月16日,1923年5月4日下水,同年8月30日竣工,最初登記為魚雷艇母艦,1924年12月1日根據艦艇類別等級標準改定正式登記為潛艇母艦。之後編入聯合艦隊,出任第一艦隊第一潛水戰隊旗艦,1944年10月0日遭美軍空襲沉沒。
技術特點
迅鯨號排水量:5160噸(基準)/7678噸(常備);1934年改裝後排水量達到6240噸(基準)/8288噸(常備),增加的排水量主要是來自火力的加強,艦體結構的強化。
主尺度:123米(全長)/16.18米(寬)/6.91米(吃水);改裝後123.47米(全長)/17.15米(寬)/6.6米(吃水),可以看出船體尺寸變化不大,吃水線還下降了。
迅鯨號採用了2台帕森斯式直結式渦輪減速蒸汽機,4座艦本式燃煤鍋爐,2座艦本式煤油混燒鍋爐,綜合達到了7500馬力,這套動力系統成熟穩定,使其能夠以同級中較快的速度(18.5節;改裝後16節)航行。
續航力達到了10400海里/14節,極高的續航能力使其能夠滿足遠洋潛艇作戰需求。
防護方面迅鯨幾乎未做考慮,畢竟這不是正規作戰艦艇。
裝載方面迅鯨號可以搭載補給用重油1900噸,魚雷27條,潛望鏡3具。
迅鯨的自衛火 力改裝前有2座雙聯裝三年式140毫米L/50炮,2座單裝三年式76毫米L/40高炮,2挺7.7毫米機槍,
1934年改裝後火力為2座雙聯裝三年式140毫米L/50炮,2座單裝三年式76毫米L/40高炮,2座單裝九六式25毫米高炮,4挺13毫米機槍,加裝21號電探,主要是增強了防空火力和探測能力。
迅鯨號還擁有水上偵查機1架,負責提供偵查,提供火力校準。
艦員為364人,限於當時的自動化水平,當時大型艦艇普遍需要數百人的船員。
性能數據
改裝前 | 改裝後 | |
標準排水量 | 5160噸 | 6240噸 |
航速 | 18.5節 | 16節 |
主 火力 | 4門140毫米炮,2門76毫米炮 | 4門140毫米炮,2門76毫米炮 |
副火力 | 2挺7.7毫米機槍 | 2門25毫米高炮,4挺13毫米機槍 |
電子設備 | 21號電探 |
服役事件
迅鯨艦在服役後被編入聯合艦隊,同時出任第一艦隊第一潛水戰隊旗艦,兼備潛艇母艦的各項任務以及出任旗艦所需設備,並成為日後香取級訓練巡洋艦的主要設計參考。迅鯨級服役後迅速取代韓崎和駒橋成為日本海軍最新的潛艇母艦,但隨著潛艇技術的發展,迅鯨級已經不能為新型潛艇提供補給了。由於艦型渾圓結實突顯長度不足,以致上部構造,乾舷等偏高,因此,1934年“友鶴事件”後進行加強復原性等性能改善工程。1934-35年,迅鯨和長鯨分別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和吳海軍工廠進行現代化改裝。。
侵華戰爭期間,“迅鯨”號曾臨時出任工作艦至海南島一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迅鯨號擔任第七潛艇艦隊第4戰隊母艦,肩負南洋沿海防衛任務。其後繼續活躍於南洋一帶。
1944年10月10日在沖繩島西岸遭美軍航母特混編隊空襲而沉沒。
總體評價
迅鯨號是日本第一艘正式的潛艇母艦,並因此在日本海軍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為華盛頓條約下的產物,迅鯨號在服役後活躍於太平洋各個角落,也曾參與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更是活躍一時,最終在戰爭末期被擊沉。這也是舊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瀕於崩潰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