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鯨級潛水母艦

大鯨級潛水母艦

大鯨級潛水母艦僅有大鯨號一艘艦,大鯨號(Taigei)隸屬於舊日本帝國海軍。1933年4月12日開始建造,1934年3月31日竣工服役。於1942年改造為航空母艦“龍鳳”號,1945年11月30日除籍。

發展沿革

日本自進入昭和時代,潛艇發展迅猛,1930年代中期,舊日本海軍原有的迅鯨級潛水母艦已經無法滿足新型一等潛艇的補給要求。為了達到配合要求,建造足以取代迅鯨級的大型快速航空母艦就成了眾望所歸。大鯨號因此應運而生。1934年的丸二艦艇補充計畫中,列入了一艘新的潛水艇母艦“大鯨”號。倫敦海軍條約中規定,舊日本海軍不能製造10000噸以上的潛水母艦或者給油艦。在這個限制下,以“爆發戰爭時能夠在數月內改裝成航空母艦使用”為基礎,舊日本海軍在製造合乎條約規定的潛水母艦、給油艦時,預留了可以改裝為航空母艦的結構。這些艦船被稱為“航母預備艦”,“大鯨”號即是這些航母預備艦中的一艘。

1934年2月20日在橫須賀造船廠舾裝的“大鯨”號 1934年2月20日在橫須賀造船廠舾裝的“大鯨”號

設計“大鯨”號的最初構想是平時出任潛艇母艦,戰時可快速改造成航空母艦,因此就外觀而言其艦型龐大而奇特。1933年4月12日,“大鯨”號正式在橫須賀海軍工廠動工。“大鯨”號使用了電氣焊接技術來製造,也是當時世界上最早電氣焊接技術製造的軍艦,因此僅僅花了7個月就完成下水。不過實際上當時的焊接技術問題多多,再加上當時仍屬罕見的柴油引擎故障頻發,以至於下水之後,不得不返回船塢修修補補。直到1934年3月31日,“大鯨”號才竣工,編入橫須賀鎮守府。但是這僅僅是形式上的,“大鯨”號使用4具11型10號柴油引擎故障頻繁,始終達不到22.2節的設計航速,只能以18.5節的低速航行。其實際編入編入艦隊時間推遲至1939年。

竣工後在海上航行的“大鯨”號 竣工後在海上航行的“大鯨”號

技術特點

作為仍受條約影響的新型潛艇母艦,大鯨號於1938年接受改良,其排水量達到了10000噸(基準)/14400噸(常備),幾乎是前一代迅鯨級的兩倍,這為其帶來了更好的遠洋適航能力,更強的物資搭載能力,更好的居住舒適度。

其主尺度達到210米(全長)/19.58米(寬)/6.53米(吃水),遠大於迅鯨級。這也為其後來改造成航空母艦之路奠定基礎。

動力方面大鯨拋棄了舊有的蒸汽機鍋爐,採用新式的4台艦本式11號10型柴油機,動力輸出達到了25600馬力,是迅鯨級的3倍還多,這為其帶來了22節的航速,作為潛艇母艦,這個速度已經完全夠用,但是作為航空母艦,此速度仍然達不到正規艦隊航空母艦水平。而且新式柴油機故障不斷,拖累了其成軍速度。

續航力達到10000海里/18節,已經趕上世界主流水平。

裝載方面搭載補給用重油1070噸,魚雷27條,潛望鏡3具,相比迅鯨級不增反降,主要是艦載機占用過多空間。

武器有2座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L/40高炮,2座雙聯裝毗式40毫米高炮,2座四聯轉13毫米機槍,對空火力平庸。

擁有水上偵察機3架,彈射器1部,相比迅鯨大幅強化的航空能力足以看出其航空戰艦的本質。

長鯨擁有艦 員430人。改為航空母艦後人數進一步上升。

性能數據

改裝前改裝後
標準排水量10000噸13250噸
航速20節26.5節
主火力4門127毫米高射炮4門127毫米高射炮
副火力4門40毫米高射炮,8挺13毫米機槍4門40毫米高射炮,8挺13毫米機槍
艦載機3架3架

服役事件

1935年停泊於吳港的“大鯨”號 1935年停泊於吳港的“大鯨”號

1935年9月的“第四艦隊事件”中,“大鯨”號的後部防水門破損而導致海水倒灌,操舵電動機故障,被迫在颱風之中使用人力操舵,但因為海況過於惡劣無法進行人力操舵而不能控制航向。返回橫須賀港之後,發現艦體焊接部分出現裂縫,為進行應急修理而航向吳港。1936年1月,再次返回橫須賀港,進行各個部分的改造補強工作。當時恰逢“二二六事件”,同時為了改善艦體強度而讓就役時間大大推遲;直到1938年9月,才作為第1潛水戰隊旗艦,編入到聯合艦隊之中。

1939年度聯合艦隊的一大特色就是經歷復原性,艦體強度加強等修正工程的“大鯨”號,返回聯合艦隊擔任第一潛水戰隊旗艦以及“劍崎”號出任第二潛水戰隊旗艦,引發了各方的關注。

編入聯合艦隊之後,“大鯨”號一直和潛水艇共同活動。1940年11月15日,編入第6艦隊第1潛水戰隊;1941年4月10日編入第6艦隊第2潛水戰隊。之後作為第2潛水戰隊的旗艦,一直在瓜加林環礁附近海域活動。1941年12月4日,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返回吳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開戰時,“大鯨”號出任第三潛水戰隊旗艦,率領9艘潛艇突擊至馬紹爾群島的夸賈林環礁,卻在中途被召回國,接受改造成航空母艦的工程。12月20日,“大鯨”號在橫須賀海軍工廠正式進行改裝成為航空母艦的工作。在改造中的1942年4月18日,美軍首次空襲日本本土,“大鯨”號雖遭炮彈擊傷但很快完成修復,不過原本預定是三個月內完成的工程,最終拖了近一年才最終完成,直到1942年11月28日,才正式改裝為“龍鳳”號航空母艦。改造期間,除了換裝渦輪發動機,提升航速至26.5節外,同時增加艦側鋼板並呈突出狀,排水量增至13250噸。

1945年3月19日美軍大空襲中,已成為航空母艦“龍鳳”的原大鯨號爆炸起火,雖然倖免沉沒但失去戰鬥力與航空母艦應具備的功能,只能系留港口。1945年11月30日除籍,後被解體。

總體評價

“大鯨”號在技術套用上有所創新,不過這也使其故障頻發,所以其一生經歷多次改裝,性能也逐步提高,最後改造成航空母艦“龍鳳”號,雖然多次受損最後卻也安然度過戰爭,跟其他倖存艦艇一樣在戰後解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