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簡簡介
農轉工是中國特有的安置因征地而失去土地的農民進城工作的一種制度。作者通過實地調查,分析了不同時期農轉工人員在城市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特徵,並總結出計畫經濟城鄉二元體制下的農轉工人員的主動邊緣化以及在市場經濟發展,城郊農民的比較利益發生變化情況下的被動邊緣化和在國有企業效益下滑、下崗失業加劇條件下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的生存狀況。作者指出這些現象背後都有深刻的體制原因,進而得出農轉工人員的邊緣化具有體制左右的特徵——體制性吸納和體制性排斥影響著不同類型的農轉工人員的邊緣化的結論。該研究對於分析市場劇烈變動背景下的農民城市化後果的啟示也是深刻的。
作者簡介
張汝立,1960年5月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南開大學社會學碩士,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城市化問題。發表《社區開發與移民過程——對昌五社區的考察》、《延伸地帶——昌五社區研究》、《從主動邊緣化到被動邊緣化——農轉工人員的進城行為研究》、《社會支持網與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目標、手段與偏差——農村基層政權組織運行困境的一個分析框架》、《城市化與農民進城的方式》等學術論著4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研究的問題
第二節 國內外農轉工及相關問題研究的進展
一 國內農轉工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二 國外農轉工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第三節 相關理論的考察
一 邊緣化理論
二 社會排斥理論
三 對邊緣化理論和社會排斥理論的簡要評論
第四節 研究假設與核心概念
一 研究假設
二 核心概念
第五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 研究對象的界定
二 研究對象的選擇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體制性吸納與農轉工人員的邊緣化
第一節 城鄉關係及其變化
一 城鄉關係的演進
二 行政干預與我國不平等城鄉關係的形成
三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關係的變化
第二節 計畫經濟體制與農轉工人員的主動邊緣化
一 建設征地與農轉工的途徑
二 計畫經濟體制下的城鄉比較利益
三 農轉工對農民的意義
四 安置農轉工人員的單位性質及其安置能力
五 農轉工人員主動邊緣化的表現
六 農轉工人員邊緣化的特徵
第三節 市場經濟體制與農轉工人員的被動邊緣化
一 市場化以來城鄉比較利益的變化
二 工人與農民內部的分化
三 農轉工對於農民的意義的變化
四 農轉工人員被動邊緣化的表現
第四節 對農轉工人員邊緣化的評價
一 農民的社會地位及對其行為選擇的制約性
二 對主動邊緣化的評價
三 對被動邊緣化的評價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體制性排斥與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
第一節 再邊緣化的含義與類型
一 再邊緣化的含義
二 再邊緣化的類型
第二節 再邊緣化的表現形式
一 工人下崗
二 買斷工齡
三 內退
四 在職再邊緣化
第三節 影響農轉工人員再邊緣化的若干因素
一 企業的市場化改革
二 勞動就業制度
三 社會保障制度
四 個人因素
第四章 影響農轉工人員再邊緣化的體制因素分析
第一節 企業市場化與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
一 市場化與企業的困境
二 哈爾濱軸承總廠的股份制改造與興衰
三 企業效益的變化對農轉工人員再邊緣化的影響
第二節 勞動就業制度改革與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
一 企業職能行政化與冗員現象的必然性
二 “進廠服務”與“進院服務”
三 企業用工自主權的擴大與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
第三節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
一 企業效益下滑與“單位制”的功能弱化
二 大集體工人的先天性不足與農轉工人員再邊緣化的必然性
三 社會保障功能低下對農轉工人員再邊緣化的影響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影響農轉工人員再邊緣化的個人因素分析
第一節 農轉工人員的受教育程度與城市工作的適應性
一 農轉工人員的受教育程度
二 城市工作的適應性與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
第二節 社會支持網與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
一 農轉工人員農轉工前後社會支持網的變化
二 社會支持網對農轉工人員再邊緣化的影響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農轉工人員再邊緣化的影響
第一節 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對個人的影響
一 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對其經濟地位的影響
二 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對其政治地位的影響
三 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對其社會地位的影響
第二節 農轉工人員的再邊緣化對社會的影響
一 制約城市化進程
二 農轉工人員上訪對社會秩序的衝擊
三 製造新的貧困人口
第三節 小結
第七章 總結與討論
第一節 總結
一 主要的研究結論
二 再邊緣化理論
第二節 討論
一 對邊緣化理論和社會排斥理論的再認識
二 農轉工安置政策的變化與成效
三 農轉工與其他幾種農民進城方式的比較
四 消除或緩解農轉工人員再邊緣化問題的途徑
參考文獻
附 錄 園藝村建設征地資料彙編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