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場概況
擁有6個工業企業,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10426萬元。該團主要以農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甜菜、油料等。2002年畜牧業年度牲畜存欄4.58萬頭只。團場工付業為機械修造、糧油加工、食品生產、煤炭採掘、飼料生產等。工業年產值達3000萬元。東有伊犁自治州大型糖廠,西有中外合資的西部毛紡織廠。
目前,團場已建成全國最大的薰衣草種植基地,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薰衣草之鄉” 。
英雄傳奇
至今在螢屏上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亮劍》,其個性鮮明的主人公李雲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劇中八路軍的故事情節主要取材於農四師六十六團前身的戰鬥事跡,好像不太為人所知。今年1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七師五十團(今農四師六十六團前身)進駐伊犁60周年,謹以此文作為紀念。 在電視劇《亮劍》第一集開始,出現字幕:“1940年2月,八路軍一二九師於晉中某地區遭日軍合圍,為掩護師機關及野戰醫院轉移,八路軍三八六旅、決死一縱隊各一部,在蒼雲嶺主陣地的三個山頭上,與日軍三千多人展開激戰。八路軍連續發起了13次攻擊,與日軍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戰……八路軍新一團在團長李雲龍的指揮下,數次率全團向日軍實施反突擊,戰鬥極為慘烈,主峰陣地反覆易手,攻守雙方均傷亡慘重。”
根據《八路軍一二九師征戰實錄》、《陳賡大將》、《從冀南到伊犁》(王瑛璟著)和《六十六團志》等書記載,“李雲龍”率領的“八路軍新一團”就是農四師六十六團的前身。陳賡大將之子陳知建在接受《中國老年》雜誌採訪時說:可以肯定《亮劍》故事原型就是陳賡率領的部隊三八六旅新一團(十六團)。
抗日烽火中誕生的新一團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河北省冀南地區的愛國志士紛紛起來,組織民眾,拿起武器,成立了“冀南抗日模範游擊支隊”等抗日武裝。1938年1月,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陳再道率七六九團四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及一個騎兵連組成八路軍東進縱隊,來到冀南開展工作,為加強抗日武裝力量,將“冀南抗日模範游擊支隊”等幾支抗日游擊隊改編為東進縱隊三個團。1938年8月1日,在河北省曲周縣趙砦村,由三八六旅政治委員王新亭主持,將“東進支隊”、“東縱一團”、“東縱二支隊”合編,命名為“新一團”,隸屬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一支英雄的部隊誕生了!1939年2月7日,新一團第一次跟隨陳賡旅長打仗,就創造了平原地區誘伏戰的典型戰例———香城固戰鬥。丁思林團長、程悅長政委(解放後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帶領新一團,連續襲擊威縣、曲周等縣城,有意激怒日寇,誘敵出城。2月10日,被激怒了的日寇果然中計,抽調第十師團四十聯隊一部,派出汽車9輛,運載一個加強步兵中隊,尋找八路軍作戰。當日軍9輛汽車全部到達香城固村北街口伏擊圈時,埋伏在東、西、南三面的各參戰部隊一齊開火。日軍一看中了埋伏,馬上掉頭往回跑。北面是伏擊圈的入口,地勢低,既無法在戰前修築工事,也無法在戰前設伏,接受堵擊將口袋紮緊的任務正是新一團。眼看日軍就要衝出包圍圈,在這危急時刻,三八六旅副旅長許世友帶領新一團二營迅速沖了上去,向日軍猛烈射擊。在戰鬥中,新一團的戰士子彈打光了,就用手榴彈,手榴彈用完了,就拼刺刀,硬是打退了日軍的4次衝鋒,讓日軍未能前進一步。滅絕人性的日軍向新一團陣地投毒瓦斯彈,很多人中毒。丁思林團長立即組織戰士們將集束手榴彈投向毒瓦斯,炸散了毒氣,牢牢地守住了陣地。衝鋒號一響,八路軍戰士躍出陣地,端著刺刀,沖向日軍展開肉搏拼殺。到深夜12時,安田中隊和四十聯隊補充大隊被全部殲滅,共殲敵250名,活捉8名,燒毀汽車9輛,繳獲山炮1門、九二步兵平射炮2門、迫擊炮1門、步槍128支。在這次戰鬥中,新一團打得勇、沖得猛,敢和日本鬼子拼刺刀,被朱德總司令讚譽為“模範青年團”,後被八路軍前方總部正式授予“朱德模範青年團”的光榮稱號。日軍在香城固遇伏後,老羞成怒,集結七、八十輛汽車,載著2000多鬼子兵,在飛機的掩護下,尋找三八六旅,企圖報復,其先頭裝甲汽車上貼有“專打三八六旅”的標語。陳賡旅長率領部隊經過半個月的轉移作戰,甩掉敵人,高歌凱鏇進入太行山。
1939年7月初,日[FS:PAGE]寇抽調5萬餘人,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為了粉碎敵人的企圖,丁思林團長率新一團開展游擊戰,連續對太谷縣黃桂鎮、榆社縣雲簇鎮的日軍進行夜襲。7月9日,山西榆社縣西周村外,丁思林團長在掩護部隊撤退時被流彈擊中頭部,不幸犧牲。當天夜裡,三八六旅召開了萬餘人參加的追悼丁思林的大會。為表達對丁思林同志的哀思,一二九師政委鄧小平寫了《悼丁思林同志》一文(此文收入《鄧小平軍事文選》)。
百團大戰中的十六團
1940年5月,新一團在山西沁源縣進行整訓。6月7日,陳賡旅長宣布師部命令:“新一團命名為三八六旅第十六團”,列為八路軍正式序列。
1940年8月20日,十六團參加百團大戰,攻克正太鐵路上的蘆家莊車站。9月2日,為掩護北方局、八路軍總部、一二九師師直機關、三八五旅炮兵和後方醫院轉移,十六團受命在昔陽縣卷峪溝阻擊日軍。敵3000多人在兩架飛機的配合下,向我陣地撲來。因敵眾我寡,十六團陣地被突破。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命令:要死守陣地,沒命令不得撤退!謝家慶團長親率三營冒著敵人的炮火殺上陣地,一營、二營跟上,與鬼子展開白刃格鬥,向日軍發起連續13次猛攻,終於奪回了三個山頭的陣地。衝鋒與反衝鋒,攻擊與反攻擊,短兵相接,比的不僅是力量,比的更是意志。十六團頂住了日軍多次衝鋒,堅守住了陣地,激戰15個小時,斃敵300多人。待八路軍首腦機關、後方醫院和兄弟部隊安全轉移後,十六團奉命撤出戰鬥。戰後,一二九師表揚卷峪溝參戰部隊“堅決、勇敢、機動、靈活”,北方局書記楊尚昆、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羅瑞卿等首長親臨十六團慰問。大家應該可以看出,《亮劍》第一集開始的場景,除了時間不合之外,反映的就是十六團卷峪溝阻擊戰!
經過短暫休整後,十六團接到新任務:攻打榆社縣城。9月23日夜,十六團和兄弟部隊按預定計畫向榆社城推進,準備奇襲,為敵人所察覺,於是改為強攻,但激戰一夜未能攻克。24日,部隊重新部署、調整火力,發起第二次攻擊,十六團三營五連一排長連破五道鐵絲網最後英勇犧牲!敵人負隅頑抗,釋放毒瓦斯。陳賡旅長為了避免大的傷亡,命令暫停進攻。25日,第三次攻堅戰中,十六團二營正副營長在衝鋒時壯烈犧牲,八連最後只剩下18個人仍在堅持戰鬥!25日黃昏,歷時三天的榆社攻堅戰終於勝利結束,拔除了榆遼公路上的全部敵據點,解放了榆社城,全殲該城守敵。10月30日,十六團參加了彭德懷副總司令親自指揮的關家垴戰役,協同兄弟部隊在武鄉縣關家垴地區將日軍崗崎大隊500餘人包圍,血戰兩日,與日軍肉搏拼殺,反覆爭奪陣地,最終殲敵400餘人。
開赴延安途中的韓略村伏擊戰
1943年,國民黨反動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胡宗南部包圍陝甘寧邊區,準備閃擊延安。為保衛延安,中央軍委決定調十六團到延安。1943年10月,正當十六團準備開赴延安的時候,日軍調集十六個大隊和偽軍一部,對晉冀魯豫邊區太岳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企圖建立“山嶽剿共實驗區”,並從華北各地調集軍官120多人,組成“戰地觀戰團”進行參觀。10月22日,八路軍三八六旅旅長、太岳軍區二分區司令員王近山(人稱“王瘋子”,《亮劍》主人公李雲龍的原型之一)率十六團突破重圍,進抵臨汾附近,獲悉臨汾日軍可能東進,隨即設伏於臨汾以東韓略村地區。23日,王近山帶領連以上幹部,詳細查看地形,研究作戰方案。24日晨,日軍“戰地觀戰團”的13輛汽車大搖大擺地在公路上行駛。王近山化裝成農民模樣,挑著兩隻筐子,站在山樑上,遠望公路,看著日軍進入伏擊區。戰鬥信號一響,預伏的十六團突然發起猛烈攻擊,經3小時激戰,將日軍一個分隊和“觀戰團”共240人全部殲滅。這一戰鬥,擊斃日軍少將旅團長1人、大佐聯隊長[FS:PAGE]6人,少尉以上軍官120多人,迫使日軍慌忙調回進犯太岳抗日根據地的兵力增援臨汾地區,打亂了敵人的“掃蕩”部署。日本華北派遣軍司令長官岡村寧次聞訊暴跳如雷,馬上調集500日軍,在6架飛機掩護下,向韓略村追擊十六團。十六團擺脫敵人的追擊,在民兵和民眾的支援下,渡過黃河,12月初勝利到達延安。十六團在解放戰爭中,先後參加了延安保衛戰、青化砭戰鬥、羊馬河戰鬥、蟠龍戰役、沙家店戰役、宜川戰役。1949年1月全軍部隊統一整編,十六團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六軍第十七師五十團,參加了解放西安、蘭州的戰役,進軍新疆。
1949年12月26日至1950年1月18日,五十團奉命從迪化(今烏魯木齊市)乘飛機、汽車等運輸工具進駐伊犁惠遠城。根據新疆分局指示,劉光漢團長擔任中共伊犁地委第一任書記,率部分黨員幹部到地方開展建黨建政、減租反霸、土地改革工作。1951年11月,為加強空軍建設,抽調五十團300多名幹部戰士前往蘭州組建西北軍區(今蘭州軍區)空軍。1953年,根據中央關於新疆部隊改編屯墾的命令,五十團大部分改編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五〇農場。1956年劃歸農四師建制。1969年更名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六十六團。
有著亮劍精神的新一團(十六團)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敢打敢拼,能打硬仗,機動靈活,英勇頑強,取得了一個個彪炳軍史的赫赫戰績。1955年授銜時,從新一團(十六團)走出的王才貴、程悅長、查玉升、雷震、廖冠賢、陳金鈺、張春森、袁學凱均被授予少將軍銜。60年來,六十六團廣大軍墾戰士發揚亮劍精神,屯墾戍邊,艱苦創業,發展生產,建設邊疆,保衛邊疆,至今仍是伊犁維護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