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渭

廖華渭,字雲仙,室曰秋露軒,河南鄧州人,1940年2月出生。1996年2月卒於新疆伊犁六十六團。享年56歲。自幼酷愛書法,臨池不輟,198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書法藝術專業,學書初學柳楷,繼習漢魏,師從歐陽中石、沈鵬等先生,書藝大進。繼臨《九成宮》及漢魏碑帖,尤以北魏為精。書法作品多次參加省級以上展覽記在報刊上發表。書法篆刻作品入選《唐詩三百首四體書法藝術》、《泰山詩聯集墨》、《泰山名譜印譜》,論文收入《書學概論》。

生前為中國書發家協會新疆分會會員,中國現代硬筆書法家研究會會員,中國魯南書畫社理事,中國泰山書畫家協會理事。
“書之妙道,惟在傳神”,只有“心手達情”、凝神專一、物我合一、“以形寫神”,方可達到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萬趣融其神思”,做人“清談放逸”,書法也“飄如游雲,矯若驚龍”,如此,方合乎“風神姿貌”。書品即人品。廖華渭先生正是以其高尚品德、行之以公、樹之以正、胸懷坦蕩、持之以恆、潛心苦練成就自己的獨特風格,被授之以書法家的美稱的同時,也以其人品深受尊重,其孜孜不倦追求書法藝術的境界、以及在當地弘揚書法藝術,推動書法進步,培養新人,促進教育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令人敬佩。對華渭先生的英年早逝,深表惋惜。
附:新疆伊犁農四師六十六團簡介
農四師六十團 位於霍城縣東南部,東與伊寧市英也爾鄉接壤,西與霍城縣惠遠鄉毗鄰,南抵伊犁河與六十八團相望,北抵天山支脈山麓,土地總面積2.38萬公頃,耕地5331.13公頃,年均降水量226毫米,年均氣溫8.9℃,無霜期166天,團部駐地界梁子,緊靠218國道,東距伊寧市25公里,西距清水河鎮42公里。
六十六團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七師五十團,參加過百團大戰、保衛延安、南泥灣大生產、解放西安、撫眉戰役、蘭州戰役,在解放大西北的過程中,參加戰鬥89次,戰功顯赫。1950年1月,五十團進駐惠遠,在綏定、霍城、鞏留、察布查爾等地戍守,並擔負開荒生產、剿匪反霸、建黨建政等任務。1953年正式建立五十團農場,歸屬六師領導。1956年劃歸農四師建制,改稱五O農場。1969年改稱六十六團。
灌溉土地的主要水源是人民渠,原名皇渠,由清朝林則徐主持修建,引喀什河水灌溉伊寧縣於霍城縣上百萬畝土地,全長106公里。六十六團在人民渠下游80-90公里處,年引水量6500萬立方米。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其中水稻產品占全師產量的40%以上。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甜菜、油菜、胡麻、油葵、水果等。
主要工副業項目有原煤開採、建材、陶瓷、醬醋、食品糕點、糧油加工、機械修造,伊犁自治州大型糖廠,中外合資的西部毛紡織廠等。1995年,六十六團轄有39個單位,總人口1.51萬,由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維吾爾等15個民族構成,年內工農業總產值8600萬元,牲畜存欄2.25萬頭。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10426萬元。2002年畜牧業年度牲畜存欄4.58萬頭只。工業年產值達3000萬元。
六十六團享有“文藝之鄉”美名。1994,文化部授予“全國萬裡邊境文化長廊先進單位”稱號。建有調頻廣播電台、電視差轉台、有線電視台、文化宮和學生軍樂隊。1995年,有中學1所、職業高中1所、國小3所,教師200人,在校學生2720人。醫院和防疫站各1所,精神病院1所,基層衛生室23個,床位200張。
六十六團在長期開發建設邊疆事業中,造就、鍛練、培養了一批批人才。在戰爭年代有爆破英雄曹德榮、全國戰鬥英雄陳全魁,有曾任西北空軍副司令員的劉光漢、任兵團副政委的趙予征,曾擔任師以上領導的有祝慶江、陳芝譜、萬忠、李宗德、謝睦森、文獻昌、劉新齊等,擔任團以上領導89人。有全國“三八”紅旗手鄭全美,自治區、兵團勞動模範木斯塔 帕、王均余、郭三旺,有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個人朱振東,有作出過特殊貢獻的教師鯨毓蘭、李美珍,還湧現出一批文化名人,有全國十佳話筒、上海電視台節目主持人葉惠賢,電視劇《三國演義》曹操和電視劇《林則徐》扮演者鮑國安,書法家廖華渭,攝影家李園,文學家徐特生、作家安靜等人。開發建設六十六團的老軍墾繼續發揮餘熱,1991年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老幹部先進集體”稱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