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十三師

農十三師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三師的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六軍十六師,1949年11月進駐新疆,1953年6月回響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集體轉業為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五師。1954年10月,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成立,農五師隸屬兵團建制。1957年,兵團撤銷農五師建制,縮編為紅星總場,由兵團直接領導。1959年農五師建制恢復,1963年3月,農五師師部西遷博樂,在哈密設管理處。1969年,農五師哈密管理處劃歸兵團後勤部,後歸兵團直接管理。1975年兵團撤銷,哈密管理處改為哈密地區農墾局。1981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恢復,哈密地區農墾局歸屬兵團,更名為哈密農場管理局。2001年1月,經中央批准,哈密農場管理局升格為農業建設第十三師。

基本信息

地理氣候

地理位置
農十三師
農十三師位於新疆東部的哈密地區,鑲嵌在哈密地區一市兩縣版圖內,東倚甘肅酒泉地區,西鄰吐魯番地區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南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與蒙古國接壤。南北寬270公里,東西長297公里,總面積998544.2公頃,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是聞名遐爾的瓜果之鄉。蘭新鐵路、國道312線橫貫東西,是連線全國和亞歐大陸的重要樞紐,地域、資源、交通是發展經濟的三大優勢,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一、二、三產業的條件,投資環境良好。
氣候條件
農十三師
農十三師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寒冷乾燥,春季冷暖多變,秋季降溫迅速,無霜期160-210天,降水量10-66毫米,年日照時數3080-3520小時。墾區陽光充足、熱量豐富、四季與晝夜溫差大。

人口狀況

人口現狀 2006年,全師年末總人口78728人,其中,少數民族16069人,占總人口的20.4%。
人口增長 2006年,人口出生率7.48‰,人口自然增長率3.15‰。
就業人員 2006年,社會勞動者人數30763人,其中,在崗職工19529人。
勞動報酬 人均生產總值12168元。職均收入14258元,增加1781元。人均收入4018元,增加643元。
師市概況
農十三師
農十三師下轄8個農牧團場,46戶工業企業,其中國有企業39戶,有限責任公司6家,私人企業1戶。8個團場分布在哈密地區一市兩縣和吐魯番地區。全師擁有規劃面積1497.81萬畝,可開發面積167萬畝,已經開發面積50萬畝。

經濟狀況

國內生產總值(GDP)
農十三師
2006年,全師實現生產總值9.55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億元,增長8.4%;第二產業增加值2.85億元,增長23.9%;第三產業增加值2.4億元,增長11.3%。
農業產值和增長率
農十三師
2006年,全師種植棉花8310公頃,總產皮棉19591噸,公頃單產皮棉2357千克;糧食種植面積5370公頃,總產3.41萬噸,公頃單產6349.95千克,增長6.2%;年末,全師大小牲畜存欄數41.07萬頭(只),增長5.7%。
工業產值和增長率
農十三師
2006年,全師完成工業總產值5.27億元,增長38.5%完成工業增加值2.11億元增長32.6%。團辦企業完成產值2.24億元,增長21.08%,完成工業增加值0.76億元,增長20.6%。師直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03億元,增長55.4%,完成工業增加值1.44萬元,增長60.8。全年實現工業利潤11343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農十三師
2006年,全師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983萬,元增長27%。其中,國有經濟投資28958萬元,占總投資的61.6%;其他經濟成分投資18025萬元。

科技教育

科技
農十三師
2006年,農十三師堅持把“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作為科技工作的重點,爭取到兵團科技項目7項,經費支持139萬元,其中科技扶貧專項100萬元,主要有雜交棉選育、無核葡萄新品種選育及無核葡萄乾加工等科研項目。
教育
農十三師
2006年,全師有高中6所,國中12所,國小20所,教職工1095人,在校學生15181人,其中,小學生8632人,國中生4458人,高中生209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升學率100%,國中升學率77.2%,高考錄取率89.5%。

文教衛生

文化
農十三師
組織參加了兵團第六屆文藝匯演,獲得文藝匯演三等獎,優秀創作三等獎2個,優秀節目二等獎1個,優秀節目三等獎1個,優秀演員5名。舉辦了農十三師第五屆“東疆之夏”廣場系列文化活動。
衛生
農十三師
2006年,農十三師投資4000萬元的紅星醫院外科綜合樓建設項目建成,與2006年10月26日投入日用;紅星二牧場醫院擴建項目竣工並投入使用,紅星一場醫院綜合樓、紅星一牧場醫院綜合樓已完成主體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