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冤

南昌採茶戲起源於清道光年間南昌民間的“花燈”和“十二月採茶調”,經燈戲、三腳樁、半班等階段而於清末形成。 傳統劇目有以南昌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南瓜記》、《鳴冤記》、《辜家記》和《花轎記》,合稱“南昌四大記”,富有鄉土特色。 優秀劇目《勸妻》、《秧麥》、《馬前託孤》、《大雁情》、《辯冤》不僅在中外文化藝術活動中摘金奪銀,而且已成為送戲下鄉的常演劇目。

主題
南昌採茶戲 辯冤
責任者
版本
江西省圖書館 2012年9月
日期
載體形態
館藏信息
江西省圖書館
描述
演出單位:南昌市採茶劇團;資料提供單位:江西省藝術檔案館;授權單位:江西省藝術檔案館;《竇娥冤》一劇,是我國元代著名戲劇作家關漢卿的名作,堪稱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其強烈的人民性,反封建在民間廣為流傳,膾炙人口,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南昌採茶戲起源於清道光年間南昌民間的“花燈”和“十二月採茶調”,經燈戲、三腳樁、半班等階段而於清末形成。流行於南昌、新建、安義等地。主要曲調有“茶燈調”和由“茶燈調”發展演變而來的“攀筍調”、“秧麥調”、“下和調”等。音樂伴奏的二胡有“花奏秦腔”的演奏方法,分中弓與短弓兩種,而短弓又有頓弓、顫弓、上滑音、下滑音、打指等拉法。傳統劇目有以南昌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南瓜記》、《鳴冤記》、《辜家記》和《花轎記》,合稱“南昌四大記”,富有鄉土特色。 市採茶劇團先後創作新劇目20餘部,年均演出達100多場,同時,該劇團還與音像公司合作,拍攝VCD近20部。如今,走在街頭巷尾,總能能聽到優美的南昌採茶戲唱腔。優秀劇目《勸妻》、《秧麥》、《馬前託孤》、《大雁情》、《辯冤》不僅在中外文化藝術活動中摘金奪銀,而且已成為送戲下鄉的常演劇目。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300多個劇種,現在只剩下200多種,其中幾十個劇種已經沒有留下任何資料。南昌採茶劇,這個三百多年來一直活躍在南昌大街小巷、田埂地頭的原汁原味兒的南昌本土文化,憑藉其清新宜人的茶味、膾炙人口的唱腔成為我國戲曲百花園中一朵爭奇鬥豔的奇葩;《辯冤》一折,是根據元曲第四折;斬娥後三年,其父竇天章奉旨視察兩淮,夜半竇娥冤魂向父訴冤……,而改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