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國正

辛國正

辛國正,男,漢族,1963年生,禹州市神後鎮人。河南省工業美術大師 、省工藝美術家,工程師,《中國五大名窯》專家評審,現任禹州市陶瓷協會理事。禹州市星神鈞瓷藝術研究所所長。

辛國正與著名藝術家楊國辛教授在窯廠創作辛國正與著名藝術家楊國辛教授在窯廠創作

辛國正,男,漢族,1963年生,禹州市神後鎮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省工藝美術家,工程師、《中國五大名窯》專家評審,當代鈞瓷藝術界的頂級配釉大師。 現任禹州市陶瓷協會理事。禹州市星神鈞瓷藝術研究所所長。 他創造的釉色和釉質瑩潤渾厚、古樸典雅,在業內獨樹一幟。他創立的星神陶瓷藝術研究所,擁有各種設計製作品種一百多種類,成為鈞瓷研究、發展、創新的領頭羊。

辛國正大師正在拉坯。辛國正大師正在拉坯。

個人簡歷

從事鈞瓷藝術研究20多年。一九八五年進東風瓷廠學藝,當年進國營瓷廠陶瓷進修學燒鈞瓷。從師王家斌、李少翰、徐國楨等。一九九七年去西北輕工業學院進修一年。一九八九年設計製作的鈞瓷陳設品系列產品被中國鄉鎮企業第二屆出口商品展覽會大會評為二等獎。
一九九零年與鈞瓷大師劉富安作的作品《高足碗》獲河南省第二屆陶瓷藝術展評為一等獎。產品曾多次在北京、上海、鄭州等地展出。
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在釉色上追求釉質渾厚瑩潤、古樸典雅,豐富和發展了鈞瓷的釉色品種,使鈞釉更加豐富多彩。 在常年的工作實踐中深受著名藝術家韓美林(清華美院教授)、楊國辛(華師美院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著名紫砂壺專家吳曙峰(研究員級國家高級工藝師)等一批名家影響,並與他們有過合作。劉富安80年代末很多作品都是在辛國正廠里燒制的,主要是辛國正的私營廠比國營廠方便。

辛國正鈞瓷作品。辛國正鈞瓷作品。
窯變鈞紅肥臀大罐,高50cm。楊國辛設計,辛國正燒制。窯變鈞紅肥臀大罐,高50cm。楊國辛設計,辛國正燒制。
辛國正鈞瓷作品藍底紅斑釉中字“仿佛”盤,楊國辛設計、甘小二表現。辛國正鈞瓷作品藍底紅斑釉中字“仿佛”盤,楊國辛設計、甘小二表現。

媒體關注

辛國正是神垕鎮上的頂級配釉大師。這個稱號雖然沒有被寫在他創立的星神鈞瓷藝術研究所的簡介上,然而,卻埋在不少當代鈞瓷大師的心裡。
在著名藝術家楊國辛看來,辛國正的這種能力一半是天生的,另一半是後天的努力。辛國正善於鑽研且勤於鑽研,在社會資本最為噪動的年代,他始終能夠抵擋住資本的誘惑,把自己鎖在一個自由的空間,去開展大量的純學術性的實驗,而超強的領悟能力和分析能力,則引領著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各種配方實驗和釉燒實驗中快速向前突破。
被譽為“當代鈞瓷第一人”、目前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最負盛名的鈞瓷大師劉富安,私下裡便曾經對一些身邊的藝術家“謙虛地”感慨說,自己拉坯拉不過楊志,配釉配不過辛國正。
在成名的那么多工藝大師裡邊,辛國正算是很特立獨行的一個人。早在1986年,他便離開國營東風瓷廠,開始在 家裡建窯,是鎮上比較早“搞私營”的工藝師。劉富安有不少作品是跟辛國正合作、或者是在辛國正的廠里燒制的,原因就是辛國正的私營廠比國營廠方便。1990年,他倆合作的作品《高足碗》還曾在河南省第二屆陶瓷藝術展拿過一等獎。那段時間,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委託辛國正燒制的一批設計作品,也是劉富安推介的。後來劉富安離開國營廠,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待在辛國正的廠裡邊,與他一起共事。
雖然在“搞私營”的路上起步比別人早,但是,辛國正卻並沒有把這種先發優勢用在“上規模、擴產能”上。他是神垕鎮上為數不多的至今沒有讓自己的作品走上規模化生產的工藝大師之一。2000年以後,他研製出來的許多鈞釉配方和釉燒工藝,已經開始在圈內獨樹一幟,許多作品在藝術上達到了其他大師無法企及的高度,一些商業嗅覺非常靈敏的商業集團便頻頻向辛國正伸出橄欖枝,希望以資本運作的方式與他合作,目的當然是在當代鈞瓷藝術的領域借他的船出海。然而,對於這類邀約,辛國正一概予以婉拒。
拒絕的原因一方面是,辛國正更願意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去發揮他自己的工藝優勢,從而有更多自由去鑽研更多的東西;另一方面是,某種危機感也在促使他不願意這么快就把多年研究的成果毫無保留地交給別人。

上世紀80年代末,左為劉富安,中為韓美林,右為辛國正上世紀80年代末,左為劉富安,中為韓美林,右為辛國正

藝術觀點

鈞瓷大師辛國正:

制瓷像做菜,材料和廚師都很重要

南方日報:神垕鎮上有大大小小的陶瓷企業數百家,有多少企業是生產收藏級的瓷器的?
辛國正:
就算是具體到某一位師傅,能夠稱得上收藏級的作品,也是極少數的。劉富安大師生前親手砸掉的不滿意作品就有數千件。我自己每次開窯,也會發現大量的不合格作品。儘管想盡一切辦法去控制那些可控的因素,但在同一個窯,有一半出品是合格的就已經很不錯了。一件上等孤品,往往背負著一窯或幾窯燒壞了的作品的成本,因而市場價值必然是奇貨可居。
南方日報:掌握了配方,就能夠燒出一窯好鈞瓷來嗎?
辛國正:
做陶瓷其實跟做菜是差不多的,不但要有好的材料,而且要有好的廚師。同樣的配方,給不同的人去釉燒,出來的效果很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此外,就算是同一個師傅,要同一個窯裡邊得到兩件相同的作品也是非常難的。對鈞瓷而言,無法控制的因素很多,更多時候,只有火能夠告知我們最終的答案。
南方日報:什麼樣的釉色和釉質才能算是好釉?
辛國正:
就單色釉來說,當然就是按照構想的標準把一個顏色做到毫無瑕疵。對於多色釉來說,則是越豐富越好,不同的顏色之間既講究變化,又要講究自然,最好是做出一些別人做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效果應該符合藝術的審美標準和價值取向。
南方日報:您的價值取向是什麼?
辛國正:
藝術應該與自然相結合,把我們在自然界觀察到的最美的東西,力求能夠表現在陶瓷上。譬如傳統鈞瓷最經典的“雨過天青”,還有雞血紅、玫瑰黃等,都是來自自然界的本色和意境。
南方日報:這些價值取向是您自己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嗎?
辛國正:
應該說是我在幾十年的理論學習中慢慢體悟出來的,甚至從其他學科上也吸取了營養。很多藝術家對我的藝術理論都有過影響,譬如韓美林、楊國辛、劉富安、王家斌、苗錫錦、李少翰等,他們不僅幫助我完善了知識結構,而且更新了價值觀,一步步掌握了許多尖端的技藝,讓我在繼續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去開闊自己的國際視野、現代視野。
南方日報:作為一名大師,您覺得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辛國正:
因為大家能拿到的材料基本上差不多,所以要做出一件真正能夠讓人叫好的瓷器出來,關鍵還是看你怎么理解美,怎么理解這些材料,然後再用一定的方法用這些材料把你所理解的美呈現出來,這就是考驗你的價值的時候了。
南方日報:是什麼力量驅使您在藝術上不斷攀登?
辛國正:
對自己的不滿足。這種不滿足,則源於對藝術那種無限可能性的嚮往和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再厲害的大師,也會有很多事情你做不到的。甚至有些效果你以前曾經偶然得到過,現在也未必還能得到。這就是鈞瓷的魅力。

鈞瓷有四美

為了讓鈞瓷真正的體現其價值,展示其靈魂,辛國正一直在不斷的學習著,他想用鈞瓷告訴大家,鈞瓷是有靈魂的,他的背後有著一個偉大的民族,痴迷於鈞瓷,不能僅是一種情態。把它的技藝傳承下去,把它的美表現出來,把它的歷史延續下去,這樣的痴迷才更有益於後世。他說:“我就是想要鈞瓷這么藝術靠大家的力量發揚光大。”辛國正的執著、努力和痴迷讓筆者感受頗深,這是一種對古老文化的的追蹤和探索。
辛國正告訴記者道:鈞瓷有四美:結構美、比例美、材料美、工藝美。但鈞瓷的美並不完全在這一點,它更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辛國正鈞瓷作品辛國正鈞瓷作品
辛國正鈞瓷作品辛國正鈞瓷作品
辛國正鈞瓷作品。辛國正鈞瓷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