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時期的信用制度構建

(二)信用的本質 (三)信用選擇行為的基本特徵 五、信用的本質

圖書信息

作 者:商慶軍 著
出 版 社: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36447
出版時間:2011-11-01
版 次:1
頁 數:197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金融與投資 > 貨幣銀行學

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信用理念積澱很深,但是社會現實非常不能令人滿意,社會顯失公平、信用失序嚴峻、社會治理結構失調,表明人們苦苦追求的“發展”目標並未完全支現,喻示著現行的社會治理結構無法解決自身所出現的問題。
在我國深刻的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隨著經濟高速成長,人們對信仰的力量、道德的約束、價值的取向、精神的寄託這些追求就越強烈,不能繼續堅持“效率優先”的發展戰略,應適時轉向“公平優先”,信用制度需要重建。信用具有制度安排的特徵。健全的信用制度在經濟上是有利的,有利於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經濟效率。解決信用失序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勸人向善的道德教化,必須藉助有效的規制予以治理,通過信用商品化、信用市場化,從健全制度設計、加快明晰產權、開展信用鑑證、規範政府行為等方面,積極主動地對信用秩序進行規範,信用有序化將成為最佳化經濟環境的根本性措施。

作者簡介

商慶軍,男,生於l968年12月。祖籍山東鄒城,生於黑龍江省富裕縣。南開大學金融學專業學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碩士,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傾心於學問一一既孜孜以學,又勤於追問。堅持訥言卓行,注重學用相長。以經世致用關注學術研究,以學者情懷參與社會實踐,以創新理念求索意義所在,以寬廣視野追求專精覃思。主要研究方向為財政與公共管理、信用制度、國際經濟、區域經濟、行政管理、銀行業務管理。著有《公共財政政策的激勵相容機制》(經濟科學出版社)、《轉型時期的信用制度構建》:有30多篇理論文章公開發表於國內期刊,其中包括14篇發表於核心期刊。

目錄

引 言——研究信用問題的緣起
一、必須面對的現實
二、信用制度需要重建
三、根本措施在於制度最佳化
四、研究信用問題的經濟學角度
第一章 信用的內涵與本質——信用本質上是制度安排
一、信用起源於商品和貨幣關係
(一)貨幣的產生及原始信用關係的起源
(二)信用貨幣的產生及金融制度的信用基礎
(三)紙幣和信用貨幣的屬性
(四)信用制度下的貨幣流通
(五)信用制度的二重性及信用的制度內涵的深化
二、關於信用問題的論述
(一)中國古典哲學中的誠信傳統
(二)西方哲學和古典經濟學中的道德準則和制度建構
(三)道德傳統和文化因素的影響
(四)管理學中的信用和倫理道德
(五)法律經濟學中效率和正義的平衡
(六)倫理經濟學提出的市場經濟的道德前提思想
(七)制度經濟學所開創的廣闊前景
(八)國內對於信用制度的主要觀點
三、信用的內涵
(一)信用內涵的五層分解
(二)信用的本質
(三)信用選擇行為的基本特徵
四、信用的運行機制
(一)經濟主體信用選擇行為的成本與收益
(二)信用選擇行為的外部性與信用反應函式
五、信用的本質
第二章 信用制度的經濟理論解釋——信用是必備的和有利的制度安排
一、健全的信用制度有利於市場交易秩序的穩定,確保交易正常進行
(一)市場交易行為的動態博弈特性
(二)非信用行為如何導致市場失靈
(三)驅逐劣等品進入市場的機制
(四)信用選擇行為對於交易秩序的重要意義
(五)信用選擇行為的未來獎懲機制及政府干預信用秩序的必要性
二、健全的信用制度有利於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經濟效率
(一)交易費用經濟學的理論建構
(二)外部性的產生
(三)信用方式構成與市場交易相伴的過程,其成本成為市場交易的附帶成本
(四)信用交易費用的壓縮
(五)深入一步的分析:產權的界定及其效率
三、健全的信用制度是經濟發展到特定階段的需要
(一)經濟發展的階段——由經濟成長到
……
第三章 轉型時期及信用失序——一個全新時代的來臨
第四章 信用失序的根源——對效率優先發展戰略的檢討
第五章 信用秩序的規範——經由信用市場化重構信用制度
第六章 道德作用的凸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弘揚
·收起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