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歲月

參軍後,一直堅持業餘創作,常在福建日報副刊和省文聯《福建文學》上發表作品,還在《解放軍文藝》、《人民文學》、《詩刊》發表過詩歌、散文。 本書序文:從事文藝創作不覺已六十多載,作品曾發表於《人民文學》、《詩刊》、《解放軍文藝》、《散文》、《福建文學》、《福建日報》等報刊。 檢點在報刊發表過的作品,還有好多未入文集,有的是從未編集,如詩歌;有的是時間關係,如小說集是1985年出版的,1986年以後發表的就未編集。

書籍簡介:

書名:軍中歲月
作者:林微潤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 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 時代文獻出版社 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7月
字數:101千字
頁數:223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 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

林微潤1933年5月出生於福建省福清縣鏡洋鄉金井村。祖父林培杏為清末廩貢生,父林傅岩於1926年攜弟仿呂、仿鰲、林麒赴印尼謀生,1932年患肺病回國治療,1935年去世。微潤2歲喪父,家境貧寒,於1945年在鄉國小畢業,赴福州考入三一中學,母黃菊英隨即遷居福州做搖紗工人,以微薄工資供潤兒讀書。
微潤在中學參加共產黨地下組織的讀書會閱讀許多解放區作家趙樹理、劉白羽,李季,賀敬之等的作品及魯迅、巴金的著作,思想較進步,在校多次參加“反飢餓,反壓迫”的罷課示威遊行,反對國民黨的罪惡統治。1949年8月福州解放後一週即參加人民解放軍。
在部隊期間,歷任師文工隊員,連隊宣傳員,文書,文化教員,師宣傳科報導員,團政治處宣傳幹事,福州軍區政治部文藝編輯、文藝幹事、文藝科長、文藝創作組組長,南京軍區駐福建師職創作組組長。微潤一貫勤懇工作,先後立三等功五次,四等功三次,集體三等功兩次。1956年任團宣傳幹事時成績突出,獲軍首長通令嘉獎,並當選為出席福州軍區先進分子代表大會代表。
微潤在讀中學時即酷愛文學,15歲在著名作家郭風主編的福建時報《詹言》副刊發表詩作十餘首。參軍後,一直堅持業餘創作,常在福建日報副刊和省文聯《福建文學》上發表作品,還在《解放軍文藝》、《人民文學》、《詩刊》發表過詩歌、散文。1965年5月赴京參加由中國作協、人民文學舉辦的創作學習班,聆聽著名作家劉白羽、李季、臧克家、張天翼等的講話,受到很大啟發,創作水平有所提高,作品曾被人民文學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上海新文藝出版社選入選集。作品入選海峽文藝出版社《福建文學五十年》的小說卷、散文卷、詩歌卷和報告文學卷。已出版著作六部:短篇小說集《家賊》(海峽文藝出版社)、故事集《真假表妹》(福建人民出版社)、故事集《凌軍長特區奇遇》(珠海出版社)、雜文集《榕蔭齋雜記》(中國文聯出版社)、散文隨筆集《榕蔭齋雜記續編》(中國文聯出版社)、報告文學集《來影去蹤》(中國文史出版社)。作品曾獲福建省文藝創作獎2次,南京軍區創作獎2次,福州軍區創作獎5次。
1990年離休後,先後應聘參與創辦福建省直黨工委內刊《黨的生活》,參與創辦福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文化生活報》。近十年來一直應聘為福州市委新聞處閱評員。離而不休,勤懇一生。

本書序文:

從事文藝創作不覺已六十多載,作品曾發表於《人民文學》、《詩刊》、《解放軍文藝》、《散文》、《福建文學》、《福建日報》等報刊。作品入選過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等編印的作品選集。詩歌入選福建省文聯主編的《福建文學創作十年選》、《福建文學創作四十年選》;小說入選《福建文學創作四十年選》;散文入選《福建文學創作五十年選》;作品入選《福建文學創作六十年選》的紀實文學卷和少兒文學卷。已出版專集有:故事集《真假表妹》(福建人民出版社)、《凌軍長特區奇遇》(珠海出版社),短篇小說集《家賊》(海峽文藝出版社)、雜文集《榕蔭齋雜記》(中國文聯出版社)、散文隨筆集《榕蔭齋雜記續集》(中國文史出版社)、紀實文學集《來影去蹤》(中國文史出版社)。
檢點在報刊發表過的作品,還有好多未入文集,有的是從未編集,如詩歌;有的是時間關係,如小說集是1985年出版的,1986年以後發表的就未編集。為了將易於散失的文稿結集保存,這次選編部分付印,只為保留一些創作歷程的足跡,敝帚自珍而已。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輯  詩 歌
放歌………………………………………………………………()
詩二首……………………………………………………………
狙擊兵……………………………………………………………
出巡之前…………………………………………………………
陳斐斐…………………………………………………………
前線連隊之花……………………………………………………
革命一條心……………………………………………………
寫在一個知青點………………………………………………
僑鄉春
守島情
閩江春
夜泊廈門港
閩南行(三首)
編輯的心聲
文筆生涯
為陰間造房
怕客謠
人才三題
“一鍋爛”小曲
“怕”字謠
第二輯文藝評論
浮誇、誇張和浪漫主義……………………………………………()
藝術真假小議
文化產品的交換價值
吊膽篇
文藝二題
文人的執著追求
英雄+狗熊=?
山水畫應有時代感
螢屏前的思索
應有崇高的形象
皇帝形象何其高大完美
戲說·歪說·反說
“金牌編劇”朱蘇進
戰地黃花分外香
——評長篇小說《懲罰》
訴不盡海峽兩岸骨肉情
——評小說散文集《密密相思林》
評長篇小說《阿Q後傳》
王競同志文集《鳳山濤聲》序
毛立平文集《闖蕩日本——一個福清人眼中的日本》序
王錦照同志文集《僑鄉風情》序
第三輯小說
彌留情……………………………………………………………()
彌留情
殺奸
春霧
將軍的假日
羅石土和親
出國前夕
嚇興哥
附:談談《嚇興哥》的語言藝術…………………………………………()
蠣餅攤前
附:這樣的短小說好………………………………………………………()
第四輯雜文
靜夜思…………………………………………………………()
世事三嘆
華佗犯法記
思絮飄飄
坦途有險情
美女的標準
另類之最
孫大聖怕人情
第五輯散文、隨筆
軍中歲月……………………………………………………()
又到離家時刻
海島生活散記
國慶節日記摘抄
唱好“回首”之歌
龍津河畔憶謝冕
小小讀書郎
閩都文化哺育我成長
難忘軍旅“借宿”生活
彩鴿
一束賀年片的題詞
列島巡防記
前沿觀察記
生活隨想
沒空生病
我“愛面子”
養老情懷

原文摘錄:

……
電視連續劇《戲說乾隆》,為影劇界開創了綿綿不絕“戲說”的風氣。歷史記載,當年乾隆帝六下江南,一路上旌旗漫捲鼓樂,千百官員相隨。編導有心“戲說”,讓乾隆帝一身便服,化裝成一介平民,草原夜與倩女調情,茶館裡與歹徒相拼,九五之尊,也嘻嘻哈哈,恩恩怨怨,水火無懼,甘苦備嘗,如此瀟灑,這般多情。因為明明告訴你是“戲說”,別當史看,雖美化帝王,淡化血腥統治,因有較強觀賞性,許多人可藉此怡神爽目,消閒解悶。觀眾也就接受了。
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編導們一再聲明,此為歷史正劇並無戲言,引得文史界紛爭不休:是“正說”還是“歪說”?關鍵在對雍正帝的形象怎么恰當定位:是陰險篡位還是寬厚謙恭?是大興文字獄,迫害萬千讀書人,還是只鎮壓了該死的“清流誤國、結黨亂政”之徒?是把政敵兄弟貶稱豬狗,長期囚禁終於殺害,還是他仁德明理,嚴守父訓?他是迷信丹藥中毒猝亡,還是抱病操勞,為辛勤治國而累喪……
戲說,大多是胡編些與歷史大局無甚關係的風花雪月,行俠仗義之類行徑。聲稱“正劇”那是“說正”還是“說歪”,就都關連歷史大事的真實面貌如何。如是歪說了歷史,顛倒了是非黑白,評之者指為比“戲說”更糟,更有危害性。大家當然有意見了。
如今出現了“反說”的小風氣,為禍之烈,遠甚於“戲說”與“歪說”。“反說”者,把已有定論的正面人物,英雄形象,改寫為反面角色。如今年《江南》雜誌第一期發的小說《沙家浜》,把同名名劇《沙家浜》里,為掩護新四軍傷病員與敵人機智周鏇的阿慶嫂,改寫為“潘金蓮”式的風流成性的女人,與丈夫阿慶一起生活時,與郭建光摟抱調情,與胡傳魁同床共枕。率領眾傷員堅持在蘆葦盪里鬥爭,英勇無畏的郭建光,被改成是無膽無謀、可憐巴巴求助於胡傳魁的“草包人物”。而名劇里的“草包司令”胡傳魁卻成了炸了鬼子炮樓營救了新四軍傷病員的“抗日英雄”。你說好我偏說壞,你讚頌的我偏要醜化,這種“反說”立即引起了大江南北健在的新四軍老戰士們的極大憤慨和民眾的強烈批評。
不由人不擔心,如任由此“反說”之風颳下去,人們心目中的光輝形象劉胡蘭、江姐、雷鋒、焦裕祿……說不定已有人在準備如法炮製“反說”的醜劇呢!人們要大聲喝止:此風不可長!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