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海產軟體動物車螯(簾蛤科文蛤的一種)的肉或殼。
性味歸經
甘鹹,寒。
①《本草拾遺》:冷,無毒。
②《本草圖經》:鹹,平,無毒。
③《綱目》:甘鹹,冷,無毒。
《本草匯言》:入足三陰經血分。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肉:解酒毒,消渴並癰腫。
②《綱目》:殼:消積塊,解酒毒,治癰疽發背{痛。
生產區域
我國兩沙群島有分布。
相關配伍
①治瘡癤腫毒:車螯殼燒亦,醋淬二度為末,同甘草等分酒服。並以醋調敷之。(《日華子本草》)
②治發背癰疽,不問深淺大小,利去病根,則免轉變:車螯(紫背厚者,以鹽泥固濟,煅赤,出水毒)一兩,生甘草末一錢半,輕粉五分(為末)。每服四錢,用栝樓一個,酒一碗,煎一盞,調服,五更轉下惡物為度,未下再服,甚者不過三服。(《外科精要》車螯轉毒散)
③治酒積癖塊:車螯粉,每早用二錢,白湯調服。(《本草匯言》)
注意事項
《食療本草》:“(車鰲)蝤蝥類,並不可多食之。”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肉:解酒毒。消渴並癰腫。
2.《綱目》:殼:消積塊,解酒毒,治癰疽發背{痛。
3.《綱目》:車螯,味鹹氣寒而降,陰中之陰也。入血分,故宋人用治癰疽,取惡物下,雲有奇功,亦須審其氣血虛實老少如何可也。今外科鮮知用者。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