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踏莎行—小徑紅稀 》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體裁】詞
作品原文
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作品注釋
1. 紅稀:紅花凋落稀疏。
2. 陰陰:暗暗。
3. 角:知道、懂得。
4. 濛濛:形容細雨濛濛,此外形容柳絮紛紛如細雨。
5. 遊絲:蜘蛛、青蟲所吐之細絲飄遊於空中。
6. 卻:正。
作品意譯
小路兩旁,只有幾點殘紅;郊外田邊界,芳草綠遍,綠色濃郁成蔭。春風也不知道禁止柳絮,吹拂得漫天飄舞,蒙上路人的臉。翠葉掩映,看不見黃鶯,只能聽到婉轉的叫聲,朱簾低垂,隔開了燕子的身影。爐中的香菸裊裊上升,像追逐空中的遊絲,盤繞升騰。實在無聊煩悶,我只好飲酒,讓自己以夢消愁。可是當從夢境醒來時,斜陽照在院子裡,我心中一片愁思。
作品賞析
這首詞是晚春愁思之作。上片寫出遊時郊外之景,下片寫歸來後字落之景。戀春惜春之情充滿字裡行間。空靈而有韻致。這首詞的前三句,看似“無我”,實是“有我”。接下去兩句,人物形象便逐漸鮮明起來。實際上是說楊花的無情,不懂事。看似寫景,實是言情,一種幽怨的離情卻借春風傳出。下片的境界、人物都不同了。“翠葉藏鶯,朱簾隔燕”,這是一幅似“動”而實“靜”的畫面。“爐香靜逐遊絲轉”,進一步寫“高台”里人的無聊生活情狀。本詞借暮春之美景,抒發韶光易逝之閒愁。全詞意象深婉自然,以淡筆寫濃愁,隱有所指而不著痕跡,耐人尋味。最後兩句“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寫酒醒後已至黃昏,以景語作結,含蓄而有深味,於惜時之中又有淡淡的憂傷。“酒醒”之時,唯見一抹西下的夕陽正斜照著幽深、寂靜的庭院,其孤獨、落寞竟與夢中無別,真是醒也愁,夢也愁,酒醉也喪失了驅散春愁的作用。以隱約纏綿,婉轉含蓄的筆角寫出了深蘊心靈的淡淡春愁。
作者簡介
晏殊
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撫州臨川文港鄉人。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後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後,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並《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