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埃克多·柏遼茲

路易·埃克多·柏遼茲

路易·埃克多·柏遼茲 Loius-Hector Berlioz (1803-1869) 法國傑出的作曲家。生於法國南部一個小鎮的醫生家中,自幼酷愛音樂,但家庭卻希望他能成為一名醫生,最後終以與家庭脫離關係為代價選擇了音樂道路,後來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年輕時是個富於小資產階級革命精神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曾寫過《希臘革命》大合唱。法國七月革命時走上巴黎街頭高歌《馬賽曲》,後又把該曲改編為大型管弦樂隊與二重合唱的樂曲。

簡介

路易·埃克多·柏遼茲 路易·埃克多·柏遼茲(Loius-Hector Berlioz,1803 -1869)法國傑出的作曲家。生於法國南部一個小鎮的醫生家中,自幼酷愛音樂,但家庭卻希望他能成為一名醫生,最後終以與家庭脫離關係為代價選擇了音樂道路,後來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

經歷

路易·埃克多·柏遼茲Loius-HectorBerlioz(1803-1869)法國傑出的作曲家。生於法國南部一個小鎮的醫生家中,自幼酷愛音樂,但家庭卻希望他能成為一名醫生,最後終以與家庭脫離關係為代價選擇了音樂道路,後來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年輕時是個富於小資產階級革命精神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曾寫過《希臘革命》大合唱。法國七月革命時走上巴黎街頭高歌《馬賽曲》,後又把該曲改編為大型管弦樂隊與二重合唱的樂曲。

小時候的路易·埃克多·柏遼茲小時候的路易·埃克多·柏遼茲

同年,《幻想交響曲》的創作使他名聲大振。還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獨唱、合唱與樂隊)、《哈羅德在義大利》(中提琴與樂隊)、《羅馬狂歡節》(樂隊序曲)、《安魂曲》(樂隊與合唱)、《本維努托·切里尼》(歌劇)、《浮士德的沉淪》(傳奇劇)等很多作品。但他的一生在貧困饑寒中度過,老年時又不幸喪妻喪子,終於悲慘地病逝於巴黎。
柏遼茲創作時力求創新,除採用“固定樂思”的手段外,還以新穎、明澈的配器效果和戲劇化的處理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是著名的浪漫主義大師,所著《配器法》一書已成為音樂技術理論的經典文獻之一。柏遼茲的名字同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大師雨果,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相提並論,堪稱法國浪漫主義三傑。
 

 一、《幻想交響曲》背後的傳奇故事

1827至1828年間,英國的肯勃爾劇團來到巴黎,在奧德翁劇院演出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李爾王》、《奧賽羅》等劇。扮演奧菲麗雅、朱麗葉、科黛麗雅、黛絲德蒙娜等角色的,是27歲的愛爾蘭女演員史密森。當時24歲的柏遼茲看了這些戲的演出感觸很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莎士比亞對他“有如一陣雷擊”,而美麗的史密森對他也同樣是一陣雷擊。但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史密森沒有接受他的愛,她爽快地告訴他:“沒有比這更不可能的了。”

路易·埃克多·柏遼茲路易·埃克多·柏遼茲

1830年一月至四月,柏遼茲在愛情的痛苦和思念中寫了一部自傳性的作品——《幻想交響曲》,副標題是“一個藝術家生涯中的插曲”,一個藝術家,實際上就是他自己。那時,英國作家德昆西(1785—1859)的《一個吸鴉片者的自白》的法譯本正在法國出版。
柏遼茲受了這部作品的影響,把交響曲中的主人公,幻想成一個因失戀而企圖自殺的青年,他吞服了鴉片,但因劑量不足,沒有致死,只是使他在昏迷狀態中,看到了光怪陸離的景象。他自信謀殺了自己的愛人,因而被處死刑。最後,他夢見在地府里遇到了自己的愛人,並參加了女巫的安息日夜會,一幕幻景,在群魔亂舞中結束。這部交響曲中有一個代表愛人的熱情洋溢的主題,貫穿於全曲之中,柏遼茲稱它為“固定觀念”,是從1828年為考羅馬獎作的康塔塔《埃爾米尼》(取材於塔索的《耶路撒冷的得救》)中借用來的。第四樂章的進行曲主題,則取自1827年未完成的歌劇《秘密法庭的審判官》。末樂章的輪舞,是從動筆後決定廢棄的《浮士德芭蕾舞》中移用過來的。
1830年柏遼茲寫給朋友的信中,詳細敘述了《幻想交響曲》的標題內容。其中關於第五樂章,原來有一段意氣用事的話:“她也居然現身於女巫們的夜會,來參加為她而死的人葬禮,簡直連一個淫賤的娼妓也不如。”這一年12月,《幻想交響曲》在巴黎初次演出,李斯特出席聆聽,節目單上的上述幾句話赫然在目。
1832年冬,史密森的劇團又到了巴黎演出。柏遼茲向她熱烈的求愛,終於獲得了成功。同年12月,經過修訂的《幻想交響曲》第一次在巴黎演出,史密森到場聆聽,這時柏遼茲已經和她訂了婚,“娼妓不如”的話,自然非從節目單上取消不可了。1833年10月,柏遼茲和史密森在巴黎英國大使館裡舉行了婚禮。

二、匈牙利獨立運動的讚歌

匈牙利的《拉科奇進行曲》,是近代音樂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一首軍隊進行曲。這首進行曲相傳是十八世紀初葉匈牙利民族獨立運動領袖拉科奇(1676-1735)的士兵創作的,作者已經佚名;也有人認為它是匈牙利的吉普賽小提琴家比哈里(1764—1827)在1809年前後,為出發抗擊拿破崙的佩斯軍團寫的。
其實比哈里所做的只是予以加工、使它定型,它的產生要比這早得多。從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拉科奇進行曲》是匈牙利獨立運動的戰歌。這是一首生氣蓬勃、熱情洋溢,而又有鮮明民族色彩的進行曲,它為世人所熟知的匈牙利士兵舞曲奠定了音樂基礎。

路易·埃克多·柏遼茲的筆跡路易·埃克多·柏遼茲的筆跡

匈牙利歌劇創始人艾克爾(1810—1893)曾把它改編為鋼琴曲。我們在匈牙利電影《艾克爾傳》中,可以看到他在一次音樂會上演奏這個曲子時,受到李斯特讚賞的情景。但現在流傳得最廣的,則是李斯特和柏遼茲的改編曲。李斯特根據《拉科奇進行曲》寫了第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並把這首進行曲改編為管弦樂曲和鋼琴二重奏。
柏遼茲1846年訪問布達佩斯時,從艾克爾那裡知道了《拉科奇進行曲》,並就地寫出了管弦樂譜,他在回憶錄中談到在匈牙利初次演出他改編的《拉科奇進行曲》的情況說:“在以旋律開頭幾小節的節奏為基礎的小號樂句之後,主題出現了,你會記得,是在弦樂器的撥弦伴奏下,由長笛和單簧管輕輕奏出的。
聽眾屏息傾聽著這個料想不到的呈示部。但在一段長大的‘漸強’以後,……樂隊掀起了驚濤駭浪,並發出了延宕已久的ff(強音)時,前所未聞的喊叫和跺腳聲震動了全場。全體聽眾如醉如狂,火熱的情緒凝集成一片爆炸聲,這使我恐懼得渾身發抖。我感到自己的頭髮根根豎立。”那時正是匈牙利民族運動高漲的年代,匈牙利人是作為一首革命的戰歌來接受它的。這次演出使柏遼茲受到極大的鼓舞,他決定把這首匈牙利進行曲放進他的劇曲《浮士德的沉淪》中,並不惜改變情節,讓浮士德來到匈牙利。
這部劇曲第一部分的場景,改成了匈牙利平原。第二場開始時,軍隊在行進,浮士德唱道:但是,田野里閃耀著戰鬥的光芒,啊,多瑙河的兒子們準備奔赴疆場。顯得何等自豪和快樂,他們把鎧甲穿上;眼睛裡爆發出火花,勝利的歌聲在他們的心裡震動。只有我還是這么冷靜,對光榮事業的無動於衷。
於是樂隊奏起了今天音樂會中為聽眾聽熟知的《拉科奇進行曲》。柏遼茲為了遷就這首進行曲,把主人公帶到匈牙利,這受到一個德國著名批評家和其他許多人的嚴厲責難,他為此在總譜的序言中作了辯解:“許多人責問作者為什麼要把主人公帶到匈牙利。回答很簡單,他只是為了要引用一首匈牙利主題樂曲。
這是他可以毫不遲疑地公開承認的;如果有別的音樂主題促使他這樣做的話,他也可以把他帶到別的任何地方去。歌德自己在《浮士德》的第二部中,不是也把他的主人公帶到斯巴達的墨涅拉斯宮嗎?”

三、與鋼琴無緣的配器大師

在眾多的作曲家中,很少有不會彈鋼琴的,其中還有不少人本來就是鋼琴家。但柏遼茲與眾不同,他學過長笛和吉它,而且都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可就是不通鋼琴。他認為,只有二流作曲家才依賴鋼琴作曲。

路易·埃克多·柏遼茲路易·埃克多·柏遼茲

柏遼茲一生的作品不少,但的確找不到一首與鋼琴有關的曲子,如鋼琴獨奏曲、協奏曲或重奏曲等等。有趣的是,不通鋼琴不但沒有影響他作曲,而且柏遼茲本人竟是舉世公認的“配器大師”。有一本名垂樂史的著作——配器法,正是柏遼茲的手筆。很多前人的鋼琴曲,一經他手就變為氣勢宏大、各聲部和諧的管弦樂曲,而且為原曲增色不少。其中以柏遼茲改編的《邀舞》(韋伯原作)為這一類音樂的代表。

作品

年輕時是個富於小資產階級革命精神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曾寫過《希臘革命》大合唱。法國七月革命時,走上巴黎街頭高歌《馬賽曲》,後來又把該曲改編為大型管弦樂隊與二重合唱的樂曲。同年,《幻想交響曲》的創作使他名聲大振。還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獨唱、合唱與樂隊),《哈羅德在義大利》(中提琴與樂隊),《羅馬狂歡節》(樂隊序曲)、《安魂曲》(樂隊與合唱)、《貝文努托·切里尼》(歌劇) 、《浮士德的沉淪》(傳奇劇)等很多作品。但他的一生在貧困饑寒中度過,老年時又不幸喪妻喪子,終於悲慘地病逝於巴黎。

評價

柏遼茲創作時力求創新,除採用“固定樂思”的手段外,還以新穎、明澈的配器效果和戲劇化的處理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是著名的浪漫主義大師,所著《配器法》一書已成為音樂技術理論的經典文獻之一。柏遼茲的名字同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大師雨果,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相提並論,堪稱法國浪漫主義三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