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喜馬拉雅障礙:中國尋求了解印度

跨越喜馬拉雅障礙:中國尋求了解印度

《跨越喜馬拉雅障礙:中國尋求了解印度》由張敏秋所著,出版於2006年3月1日,揭示了中印兩國友好矛盾的原因。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 者: 張敏秋
出 版 社: 重慶出版集團圖書發行有限公司(重慶出版社)
條 形 碼: 9787536675254 ; 978-7-5366-7525-4
I S B N : 7536675259 出版時間: 2006-3-1
開 本: 16開 頁 數:
定 價: 52 元

內容簡介

跨越喜馬拉雅障礙:中國尋求了解印度

2000多年前,中印兩國人民就有了友好交往。中國的佛教源自印度,東晉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曾在印度生活和修行過多年。在經濟文化和醫藥等方面,兩國人民也有過成功的交流。其中從中國傳往印度的有蠶絲、茶葉、瓷器、印刷術等。兩國之間還有其他地方相同:二戰結束後,兩個國家都從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但就是這兩個交往已久、互存已久的國家,在二戰後,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不愉快。究其原因到底為何?中印關係將走向何方?我們都可以在書中一一看到專家的精闢見解!

1998年,新德里尼赫魯大學譚中教授主編的《跨越喜馬拉雅鴻溝——印度試圖了解中國》(Across the Himalayan Gap——An Indian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China)出版。這部篇幅達500多頁的巨著凝聚了印度中國學界著名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它為印度人民架起了一座了解中國的友誼之橋。 6年之後,我國從事印度研究的學者也在為中國人民架設一座通往印度的友誼之橋。作為第一步,初步蒐集了我國部分印度——南亞學者的學術成果,奉獻給廣大讀者。

本書目錄

文化交流能推動中印社會前進(代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國領導人論述印度和中印關係

第二部分 印度形象

中國文化眼睛中印度形象的變遷

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印度

康有為論印度

孫中山對印度的獨到見解

印度——偉大的東方文明古國

第三部分 甘地研究

略論甘地在南非早期政治思想

甘地的非暴力學說及其影響

第四部分 尼赫魯研究

尼赫魯:消失的毛澤東“新相知”

尼赫魯——印度現代化大業的奠基人

尼赫魯——印度不結盟外交的締造者

第五部分 印度文化、宗教、社會

印度文化特徵 ——答《電影藝術》雜誌記者問

《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序

印度宗教文化的多元化發展

社會、文化傳統與印度的發展 ——從與中國比較的角度

第六部分 泰戈爾研究

暫人絕唱詩界豐碑 一泰戈爾詩選》評介

泰戈爾在中國

第七部分 印度政治

印度百年老黨國大黨的興衰沉浮

中國人應該如何看印度的民主

印度的國家安全戰略

第八部 分印度經濟

怎樣看今天的印度經濟

印度財團的壯大及其對印度經濟崛起的作用

第九部分 中印關係再思考

外交官論述中印關係

中國和印度的關係

中印兩國的邊界談判及其前景

中印關係的成熟

親歷中印關係的冷暖

……

第十部分 印度對外關係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