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跨國公司經濟學是在近幾年來有關跨國公司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研究內容包括:一,跨國公司的科學內涵及其性質。“跨國公司”一詞最早是在1960年由美國學者戴維·利連撤爾在《多國公司的管理》一文中首先提出來的。之後,在國際經營活動中究竟用“跨國公司”,還是用“多國公司”,在聯合國成員國之間有過爭論。1972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理事會指定一個專門小組進行調查研究。該小組的調查研究報告主張採用“多國公司”一詞,並認為“多國公司就是在它們的基地所在的國家之外,擁有或控制著生產或服務設施的企業。這種企業並不總是合股的或私人的公司,它們也可能是合作社或國有的實體”。但報告中也指出“跨國一詞更好表達了這—些公司從事的本國為基地跨越國界經營這一概念”。1974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在討論這個報告時,有的代表提出,“多國公司”一詞曾被用來指在安第斯條約組織內部由兩個或幾個國家共同創辦和經營的公司,而現在世界各國所經營的這類公司不同於那些單純以一國為基地從事的國外經營的企業,因此建議用“跨國公司”一詞,以示區別。之後,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在建立跨國公司委員會時將“多國公司”改為“跨國公司”。而國外學術界和企業界比較習慣使用“多國公司”。其實,這兩個詞是同義詞,沒有什麼區別。隨著開發中國家一些跨國公司的建立和蘇聯、東歐國家相類似的國外企業經營組織的出現,對跨國公司一詞的使用日趨一致。但是,世界各國經濟學家對跨國公司的科學含義和解釋並不完全一樣。有的認為,跨國公司是指國際公司,超國家公司。它最初是帝國主義國家大壟斷企業為了輸出資本,在多國(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進行經濟擴張和掠奪的一種國際性的壟斷組織。有的認為,跨國公司就是多國公司,多國企業。它是通過輸出資本,在許多國家設立分公司,以控制當地企業,使其成為它的子公司,並在母公司控制下,從事投資、生產,銷售或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性公司集團。
綜合國外對跨國公司定義的研究,可以看出跨國公司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在帝國主義控制下是國際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但是從80年代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化的特點是從敵對走向緩和,從衝突走向對話,國際經濟正向著相互依存的一體化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跨國公司經營活動已經不再是執行國際擴張政策的直接工具,而是在東道國和母國政府管理下,逐漸成為名符其實的有形與無形稀缺資源的跨國界的配置者和國際資本流動的主體和承擔者。儘管在跨國公司經營活動中存在“不等價交換”的剝削,但其主流是有利於世界經濟貿易和國際投資活動的發展。為此,對跨國公司可以作如下定義:凡是在兩個或更多國家裡控制有工廠,礦山,銷售機構和其他資產,並且從事國際化生產與經營活動的企業,無論是私營企業還是國營企業都可以稱之為跨國公司或跨國企業。跨國公司經濟活動包括貨物、勞務、資源和技術等。跨國公司一般由母公司(總公司)和分布在各國的一定數量的子公司組成。跨國公司的來源國稱為跨國公司的母國,跨國公司子公司的經營所在國稱為東道國。母公司是在本國登記註冊的法入團體,子公司是根據東道國法律登記註冊的法人團體。子公司受母公司領導,子公司的所有權由母公司掌握,其業務活動服從總公司的經營策略。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股權參與一般有四種形式:一是全部擁有:母公司擁有子公司股權的95%以上,二是多數擁有;母公司擁有子公司股權的50-94%:三是對等擁有:母公司擁有子公司股權的50%;四是少數擁有,母公司對於公司股權的49%以下。目前,世界各國跨國公司的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股權關係,第一種和第二種形式是多數,第三種和第四種形式是少數。
二、跨國公司企業經營的特徵。當今的跨國公司不是一般的對外貿易公司,而是世界經濟舞台上集貿易、投資、金融、技術和勞務於一身的綜合經營實體。其經營的基本特徵:1.經營規模龐大。大型壟斷跨國公司一般都通過全球經營的範圍來獲得規橈經濟效益。據西方經濟學家估計,目前除社會主義國家外,世界工業總產值有一半以上是由跨國公司企業生產的,其中最大的50家跨國公司占其產量韻絕大部分,這些巨型公司妁年銷顛(或產值)至少在10億美元以上,有的達10006美元。2.擁有眾參的子公嗣或國外分支機構。例如美國哈佛大學在70年代選擇18陳美國的跨國公司進行研究時,其所包含的於公司達5000家以上。平均每個跨國公司有子公司26家左右。通過這些子公司所組織的貿易、投資、金融和信息所組成的網路,指揮它所經營的全球範圍內的各項業務。3.其經營的企業性質大多數都是寡頭壟斷性企業。這些L方位拓展——企業經濟實力強大,它依靠新技術、新產品和廣大的廣告宣傳活動來維護其壟斷優勢地位。它的壟斷活動一進入市場,其他廠商很難進入,就是進入了也很難站得住腳。4。重視對外直接投資。所謂對外直接投資,是指一國企業或個人在國外創立永久性企業,並對其經營管理擁有直接控制權。這個控制權,包括擁有一定的股份和對企業投票的表決權以及經營管理中的發言權。跨國公司就是通過這種直接參與經濟管理的辦法,來獲得高額利潤。5.具有全球戰略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跨國公司以整個世界市場為出發點,並在組織結構上,使國內業務和國際業務不再有明顯的界限。6.在人員結構上,一般都擁有具有國際經濟、國際文化觀念的高級經濟人才。
三、跨國公司經營優勢的基本分析。跨國公司在國外的經營活動,一般有三種方式:商品貿易、直接投資和技術授權。究竟選擇哪一種方式,要看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這個競爭優勢,一般由三個基本因素來決定。1.企業所有權優勢。它是指一國企業擁有或能夠獲得別國企業所沒有的或無法獲得的資產及其所有權。所謂“資產”,是指能夠獲得未來收入的東西。它可以分為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前者是指生產技術、銷售能力,科研開發能力、組織管理經驗等,後者是指自然資源,資金和勞力等。企業的所有權優勢,主要來源於無形資產。因為它是決定跨國公司經營競爭中取勝的最主要因素,也是起長期作用的根本因素。2.企業內部化優勢。它是指企業為了避免市場競爭的失敗,而將其企業所有權及其資產內部化,並似此獲得競爭優勢。內部化的目的,在於為克服外部市場的不完全性和不確定性而建立公司內部資源配置和轉移機制,以充分開發新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價值。內部化優勢的內容包括:減少交易和談判的成本,避免外部市場上的價格歧視:維護本公司產品質量,取得企業內部聯合經營的經濟效益,開發未來的市場,避免和利用本國政府的干預等。3.區位優勢。它是指國內外生產區位對海外投資的吸引和推動力量。區位優勢內容包括:市場地理位置,投入要素的價格、質量和生產能力,基礎設施和母國與東道國市場之間文化科技差距、語言差距、人情風俗差距、社會心理差距等。一個企業並不要求都完全具備這三個基本競爭優勢,從經營角度看,最重要的是企業如何綜合利用這些·因素,以選擇適當的經營方式,來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跨國公司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機的基本趨向。跨國公司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機,是為了牟取利潤。其動機的表現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戰略動機。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動機總是要服從於它的長期戰略目標。包括:1.自然資源型的投資。即投資者願意在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投資生產,為本國工業生產提供原料。2,市場導向型的投資。即投資者願意開闢新的海外市場,占領海外市場,以圖保持其產品長期穩定出口。3.生產效率型的投資。即投資者願意在擁有多種廉價生產要素的國家投資生產,以提高生產效率。4.技術研究型的投資。即投資者願意在技術先進的國家設立生產據點,力圖開闢新技術、新工藝。5.政治穩定型投資。即投資者願意在政治安全的國家投資生產,以求公司的長期經營的利益。二是行為動機。對外直接投資行為動機主要是受企業行為的影響。這包括來自企業的外部刺激因素和企業組織內部因素。前者是指外來的建議、同類企業競爭的影響,後者是指企業成員的偏好,需求和集團的允諾等。三是經濟動機。所謂經濟動機,是指企業直接尋求利潤最大行為所表現的形式。如產品周期中的投資,維護企業和產品的信譽和使企業經營活動的國際化和銀行、廣告、法律和財務等隨之走向國際化等。
跨國公司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所研究的範圍很廣泛,內容很豐富。既要研究經濟學和世界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又要聯繫世界各國大量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世界政治、科技、文化、地理、資源等方面的情況。同時還與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國際市場學、世界經濟統計學、世界經濟政治學、世界能源經濟學等學科有密切聯繫。因此,要充分吸收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並運用系統分析與綜合方法、比較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統計方法、經濟預測方法和經濟模型方法等,以全面考察跨國公司經濟的整體情況和揭示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