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足太陰絡脈
足太陰絡脈是十五絡脈中第十。名曰公孫。也是足太陰經脾經的絡穴。其循行與病候為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後一寸,別走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其病:厥氣上逆...
簡介 循行與病候 病候病變 經絡系統與十五絡脈概述 -
足太陰經脈
足太陰脾經的經脈,其循行為從足走胸腹。本經腧穴主治脾胃病,婦科病,前陰病和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共有21穴,左右共42穴。其循行為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
簡介 循行 循行譯文 經脈病候 病候譯文 -
足太陰瘧
足太陰瘧 瘧發於足太陰者。 《素問·刺瘧篇》:“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即取之。
-
足太陰心痛
足太陰心痛 外邪侵犯足太陰經所致的心痛。 ”參見心痛條。
-
足太陰絡
足太陰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公孫,在足大趾本節後1寸,別行於足陽明經。
名詞解釋 相關條目 -
足太陰氣絕
指足太陰脾經的經氣衰竭。 《靈樞·經脈》:“足太陰氣絕者,則脈不榮肌肉。 唇舌者,肌肉之本也。
-
足太陰腎經
《足太陰腎經》是出自《靈樞·經脈》的一篇文章,解釋了人體的足、太、陰、脾、經、脾這幾個部位的作用、併發症等情況。
基本內容 -
脾足太陰經病證
脾足太陰經病證,病證名。指脾經經氣異常所產生的病證。《靈樞·經脈》:“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病證名 病證證狀 -
脾足太陰之脈
經脈概述脾足太陰之脈,即足太陰脾經,本經共有21個穴位。11個穴位分布在下肢內側面,10個穴位分布在側胸腹部。首穴隱白,末穴大包。本經腧穴可治療脾、胃等消化系統病症。例如胃脘痛、噁心嘔吐、噯氣、腹脹、便溏、黃疸、身...
經脈概述 詞語出處 -
太陰病症
太陰包括手太陰肺、足太陰脾,與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相表里。太陰為三陰之屏障,病入太陰,太陰首當其衝。相關介紹太陰病主要指脾的病變,其病位在里,多為脾陽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