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厥
厥是一個漢字,讀作jué,本意是指憋氣發力,採石於崖,引申義是盡全力、憋氣發力、突然喘不過氣來而昏倒。該文字在《說文》和《山海經·海外北經》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古籍解釋 相關詞語 字源演變 -
松鼠厥魚
松鼠厥魚,蘇菜代表菜品之一。其口味平和,鹹中帶甜,濃中帶淡,鮮香酥爛,原汁原湯濃而不膩。
由來 基本資料 製作工藝 掌握關鍵 歷史文化 -
厥論
厥論,文章出自《黃帝內經》。
概述 原文 注釋 譯文 -
厥逆
厥逆,中醫病症病機名。此病症包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四肢逆冷(手冷可過肘,足冷可過膝)而能復甦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以及因氣機失常,氣逆上沖所致的其他疾病。
沿革 含義 -
厥病
厥病:厥頭痛,中醫疾病。
出處與篇名解 題解 文章 -
屍厥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狀如昏死,患者呼吸微弱,脈象極細,或毫不應指,故乍看似死,須認真診察和及時搶救。 可見於某些氣體如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窒息 腦震盪等病。...
病症 脈象 療法 相關記載 併發症 -
痹厥
痹厥 :肢體疼痛麻木之病。 《素問·金匱真言論》:“冬善病痹厥。”《素問·五藏生成篇》:“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
基本信息 英文翻譯 -
陽厥
陽厥,病症名。①熱盛而致手足厥冷,甚至不省人事的病證。②足少陽經經氣厥逆所致的病證。③因突受過度刺激而善怒的病證。
-
血厥
血厥為病證名。厥證之一。指因失血過多或暴怒氣逆,血郁於上而引起的昏厥重證。血脫之厥,多見於血崩、吐血等大失血病證,症見突然暈厥,面色白,四肢厥冷,腺細欲...
簡介 藥方 辨證分類 -
痿厥
病證名。痿病兼見氣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為主證。《靈樞·邪氣髒府病形》:“脾脈……緩甚為痿厥。”《類經·刺四支病》:“痿厥者必體廢,張其四支而取之,故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