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養

趙福養

現代人物趙福養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趙福養,男,漢族,1973年8月生,旬邑人。現為西安市藍田福多建築綠化工程隊法人、

趙福養趙福養

陝西省趙氏宗親委員會秘書長、豳風教育基金會理事、鹹陽市古豳匯副秘書長。
1980年9月—1988年6月在原底鄉趙家村、百子村上國小;
1988年9月—1995年6月在原底、旬邑縣上學;
1996年9月—1999年6月在西北政法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法律事務專業學習畢業。
1999年至今,在西安雁塔區開辦小學生校外第二課堂輔導班、西安市藍田福多建築綠化工程隊。

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會員

趙福養趙福養

中國親職教育研究會成員

陝西省廉政文化研究會成員

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

陝西省新聞書畫家協會成員

陝西省趙氏宗親委員會秘書長

西安市楹聯學會會員

主要事跡

1、為家鄉趙家村籌款修路

趙家村經濟情況不好,村里下雨泥濘難行,果農和客商車輛雨天不能出行運輸果品,在西安創業的趙福養決心為村里修水泥路,他利用良好的信譽和人脈,從鄉政府、縣政府、市政府、省政府、扶貧辦,自費奔波一年多,於2009年爭取到省扶貧資金15萬元,為村里修了兩條主幹道水泥路,村兩委會為表彰他,要將路起名為“福養路”,他本人堅決反對,經過耐心勸說,最後命名“福一路”和“福二路”。

2、熱愛家鄉,自掏腰包義務寫村史

為了把村裡的歷史、人物記錄下來,昭示後人。2009年5月至2013年,他奔波於本縣、彬縣、寶雞、鹹陽、西安、甘肅等地,自費收集、查閱有關本村的政治、歷史、人物、大事等資料圖片,歷盡艱辛,終於寫成了17萬字的村史資料《趙家村之子》,並公開出版,2013年臘月26日,鄉政府和村兩委會隆重召開贈發大會,趙福養為全村每家每戶,免費現場贈發。贈發儀式上,縣政協副主席喬鴻政、鄉副書記喬英出席並講話,縣電視台現場採訪報導。縣誌辦、黨史辦、檔案局、婦聯領導出席並為趙福養送“惠澤桑梓”牌匾一塊。村里民眾敲鑼打鼓,為福養披紅戴花。

3、為村里爭取文化下鄉設備

針對村里文化生活單調,文化用品匱乏的情況,趙福養還多次跑省文化廳。2013年,終於為村里爭取到價值2萬元的文化下鄉物資,其中包括:鑼鼓、揚琴、板胡、二胡、服裝、音響等。村里民眾說:福養這娃好,在外打工,心裡總想著咱村里。

4、牽頭為村里再修路

趙家村村邊有個老爺廟(祖廟),近年香火趨旺,但門前道路見雨積水,泥濘不堪,村民逢年過會多有不便,好多人上門找他,他覺得這是善事,便利用網路,聯繫村里在外工作人員籌資,歷時半年,籌得7萬元,於2015年夏季將路修成,並為出資鄉友立功德碑一通,他還先後到西安的樓觀台、大雁塔、大興善寺、香積寺、華嚴寺找道長和主持方丈,為功德碑題字並刻錄。立碑當日,又自掏6000餘元,請來十多名旬邑籍書畫名家,現場為村民揮毫潑墨,贈送書畫作品、贈送學習資料、新年檯曆、掛曆等。

5、發起籌建旬邑會館

趙福養在西安創業,一心想為家鄉謀事。2015年初,他和旬邑鄉黨在西安的一次聚會中,發現了好多鄉黨都有想為家鄉幹事的想法,但都思路凌亂,操作性不強。回家後經過反覆思考,以書面方式在第二次聚會上,提出了在西安籌資創建一個聽鄉音、訴鄉情、推廣宣傳家鄉文化、旅遊、特產平台的方案(現在的旬邑會館),當場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和通過,並被推選為五人籌備小組副組長。經過幾個月的奔波聯絡,籌集資金140餘萬,交付給新成立的董事會班子,2016年5月28日,旬邑會館終於在西安的鳳城二路開業起航。

6、參與策劃鹹陽古豳匯

2015年,隨著西安的旬邑會館思路,和鹹陽的旬邑鄉黨,按步就搬,花費半年時間,在鹹陽防洪渠十字籌建起了古豳匯,品家鄉美食,訴家鄉情懷,論家鄉文化,宣傳家鄉。在鹹陽擴大旬邑知名度。。

7、參與發起“旬邑人書旬邑人”

熱愛家鄉,情注筆端。傳揚豳風,提升共識。凝聚力量,唱響旬邑。為發揮書畫人弘揚真善美,

旬邑人書旬邑人旬邑人書旬邑人
傳遞正能量的主力軍作用;也為在外的各界人士時刻牢記外面再大、根在旬邑。2016年,與白宇/李群輝特此策劃和發動旬邑人書“旬邑人”的書法活動,轟轟烈烈、熱情似火,有力推廣宣傳旬邑。《旬邑人書“旬邑人”》,雖然是一次簡單的民間書法活動,一次民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一次不刻求藝術水準的鄉情聯誼活動,但是我們的這次民眾性書法活動卻是一項史無前例的開創之舉!縱觀中國書法歷史,舉全縣之筆墨書寫籍貫的書法活動絕無僅有!這次舉動,開了書法歷史的先河、是旬邑書法史乃至中國書法史上的一次書法盛會、書家盛會、人文盛會、鄉黨盛會、聯誼盛會!寫的是旬邑人,抒發的是濃烈的家鄉情;寫的是旬邑人,品味的是醇香的故園愛;寫的是旬邑人,凝聚的是熾熱的遊子心;寫的是旬邑人,交織的是牢固的旬邑根!通過這次活動,團結了旬邑各界書法人士、凝聚了八方旬邑人的鄉情人脈、完成了各地旬邑人的書法夢想、了卻了旬邑書法人的美好心愿、表達了旬邑在外遊子的赤子之心、傳承了旬邑書法的時代文明、抒發了旬邑人的桑梓情懷、弘揚了勤勞堅韌的旬邑精神、擴大了旬邑書法藝術的深遠影響、打造了一張響亮的旬邑品牌。讓旬邑人文倍加生輝、讓旬邑書法大放異彩、讓旬邑文化聲名遠播、讓旬邑精神譽滿三秦!讓古豳的詩經長河波濤激盪,讓旬邑的周秦文化發揚光大!

8、參與發起豳風教育基金會

為了提高旬邑教育質量,鼓勵旬邑學子勤奮學習,和旬邑鄉友呂明凱等前輩,發起了豳風教育基金會,成功籌集到資金200餘萬元,用來獎勵每年的優秀教師和學生。

9、參與並策劃兩屆旬邑鄉黨千人餄餎宴

為了凝聚人心,擴大對旬邑的宣傳,趙福養還參與策劃組織了2015年8月15日和2016年5月1日兩屆旬邑鄉黨在西安的千人餄餎宴,在西安的旬邑人紛紛參與,凝聚鄉情,宣傳家鄉,擴大影響,被數十家新聞媒體和政府網站報導,擴大了旬邑在西安的知名度。
趙福養心存厚學、目有遠見。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思想進步,為人處事厚道熱情。當年,他帶著夢想,奔赴西安,風雨兼程,歷經坎坷,自主創業,在事業有成的同時,始終不忘根在旬邑,情系家鄉,作為一名外出打工的創業人員,來回奔波,為自己的村里和縣裡做了許多實事、好事,有著很好的社會評價。他經常說:我是旬邑人,我離不開旬邑,為旬邑的繁榮發展,儘自己微薄之力,出點力,流點汗,乾點實事,是我的心愿。

曾為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國家體育局做嵌名廣告詞。諸多作品曾被西安晚報、華商報、西安商報、三秦都市報等多家媒體刊登。業餘拍攝的圖片被縣誌、多家雜誌刊登。

村史情懷

趙福養曾感慨道: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我生在趙家村,20歲時為了生計走出村莊,辛勤創業,20年來,飽受生活的酸甜苦辣,雖然都市已有了我的事業和天地,但能鎖住我內心世界的,只有趙家村,趙家村永遠是我的根和源。

為自己村子花費四年編撰的村史為自己村子花費四年編撰的村史

《趙家村之子》共耗時四年完成,工作內容繁瑣,求證量大,編委會大多人員都半途而廢。最初向全國各地的趙家村人士發信函、郵件500餘封,大部分已石沉大海。在此的情況下,確保編輯工作順利進行,趙福養於2012年底組織人員逐個登門拜訪、遊說、動員,發放禮品鼓勵。為了弄清村里烈士的足跡與歸宿,編委會人員專程前往烈士戰鬥過的地方走訪、調查、核實,同時也無數次往返省圖書館、縣黨史辦、縣誌辦、縣檔案局、縣武裝部、縣民政局。在此期間雖然承受了數之不清的煎熬與辛酸,挫折和委屈,熱嘲和冷諷,但作為趙家村一員,能為趙家村父老奉獻微薄之力,趙福養無怨無悔。

《趙家村之子》共17萬餘字,連同彩頁部分近300頁,印刷600本,向省、市、縣相關部門派送總計200餘本,並向全村每家免費傳送一本,得到了諸多單位的讚許和肯定,得到收藏證書10餘本。

村史《趙家村之子》免費贈發之日,得到了縣政府相關部門、社區黨委支持、村委會領導的鼎力相助及電視台的大力宣傳,陝西漢唐學校和趙文利給村民贈送的新春禮品,縣書協也親臨現場,為民眾書寫春聯,村委會組織文藝節目助興,現場氣氛熱烈,史無前例,這也是趙家村兒女尊敬、感激、懷念先祖,傳承仁義孝道的真實體現。

村史發行現場,由縣史志辦、縣黨史辦、縣檔案局、縣婦聯向主編趙福養頒發了由縣誌辦主任劉敏倬題寫的“惠澤桑梓”木質大牌匾一塊。

政府四部門頒發牌匾政府四部門頒發牌匾

作為最基層的社會單元,村莊是整個社會的一個縮版,也是區域的細胞和執政的基石,編纂村志是挖掘整理、保護傳承村級歷史文化的首要方式,趙家村歷史悠久,人才輩出,經過數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始終立於潮頭,獲得了省、市、縣的諸多榮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實現了雙豐收。特別是八十年代初,趙家村民眾在郭民主專家動員帶領下,率先栽植蘋果樹,建成了陝西省第一個優質蘋果示範園,為張洪地區乃至全縣優質蘋果基地建設樹立了樣板、提供了經驗,率先開闢了帶頭致富新典型。趙家村只有200多戶人,近幾年,考入高等學府的人員卻不斷增加,僅2013年一次就考入名牌大學10多名,其中包括1名考上了北京清華大學,因此編撰村史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示範性,具有對趙家村發展的宣傳和推動性。

《趙家村之子》祥實地向後人展示了趙家村數百年發展史,記載了趙家村村民辛勤耕作,生活繁衍,從貧困落後走向富裕文明的典籍,也是趙家村父老鄉親的奮鬥史、發展史。透過她,可以了解到趙家村人民民眾的過去,了解祖輩的艱苦,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趙福養說,雖然《趙家村之子》是全縣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村史資料,但作為普通百姓的編委會人員,不敢妄言這本書已達到怎樣的高度,更不敢期待它能帶來鮮花和掌聲。由於每個人的高度、層次、見識不同,所以理解程度就有所不同,所謂百人百姓,百口百味,眾口難調,也許會出現個別的負面聲音,但百年甚至千年後,全村若真能保留那么一本,為後人傳遞正能量、懷念先祖,

書法家白宇評價甚高書法家白宇評價甚高

或推陳出新、編撰更全面、更完美的村史參考,編撰人員就足以欣慰了。

個人性格

務實、耿直、仔細、果斷、較真、注重細節、有遠見、接地氣。

個人愛好

愛好文學、書畫、音樂、戲曲、攝影等。

和秦腔藝術大家李愛琴和秦腔藝術大家李愛琴
和書畫家葉農、景波、王興科和書畫家葉農、景波、王興科
和任法融和任法融
和秦歌第一人十三狼和秦歌第一人十三狼
和民政廳廳長郭青凡、華嚴寺主持寬昌和民政廳廳長郭青凡、華嚴寺主持寬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