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熙[書法家]

趙熙[書法家]

趙熙(1867—1948),字堯生,號香宋,又署雪王龕。清同治六年(1867)九月生於自貢榮縣城北郊宋家壩。趙家世代務農。光緒十七年,趙熙鄉試中舉人。光緒十八年進京殿試為二甲第五十三名進士,朝考列二等,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年,趙熙二次入京,應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國史館編修。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江西道監察御史等職,先後任榮縣鳳鳴書院山長、重慶東川書院山長、瀘州經緯學堂監督(校長)。辛亥革命後歸隱回鄉講學,治學嚴謹,門人輩出,成為當時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書法家、教育家、戲劇家。中進士後授任御史,多次抗聲直諫,為時人敬重。尤以詩、詞、書、畫、戲五絕聞名於世,有《香宋詩抄》、《香宋詞》等流傳,後世推為“清末第一詞人”“四川古代最後一名大詩人”,以其巧思俊語、不忘家國之詞翰,就蜀中詞壇而論,是自眉山蘇東坡後又一高峰。

民國趙熙 行書手札民國趙熙 行書手札

趙熙是典型的傳統文人,集詩、書、畫、文、戲於一身。給後世留下數千首,詞幾百首,書法作品上千件。其文才出眾,十二歲讀十三經,15歲即興賦詩應童子試成功,得主考官讚賞;17歲應嘉定府試中秀才;青年讀書時期被嘉定九峰書院山長鬍薇垣賞識,並贈詩“堯生年少最工文,鶴立寒雞總不群。”25歲中進士後與陳石遺、陳三立、江叔海、林山腴等文人在京師創立詩社,詩文才情越益彰顯。文思敏捷,詩篇援筆立就,風調冠絕一時。有“當代岑參”之譽。於畫偶作小幅山水,淡遠荒率,饒有意趣,收藏者視為珍貴。其詞有《香宋詞》三卷,世稱“晚清第一詞人”。於戲劇最為著名的是改編川劇《情探》,因在貢井觀木偶戲“活捉王魁”,一夜改編成《情探》三折。劇本情文並茂,給川劇注入了高雅的文學色彩。梨園名伶競相排演,極川劇一時之盛。《情探》成為川劇的經典劇目,曾被多個劇種借鑑,後來趙熙還寫有《漁父辭劍》、《除三害》等劇本,可惜已不見遺稿。趙熙工於古文辭,駢散皆能,而以散文為最擅。廣采八代之精英,深究唐宋之準則。以《左》、《史》為根抵,以韓、柳為宗法。趙氏所作文刻削勁峭,狀寫景物,寄情綿遠。情致為先。如《爾雅台記》、《草堂寺記》、《仙皇台記》、《宋橫溪閣碑銘》、《化城銘》等都堪稱美文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