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地礦局第二綜合物探大隊高級工程師
趙炳坤,高級工程師。1983年7月畢業於西安地質學院,物探專業。一直從事綜合物探勘查及研究工作,曾任課題組長、項目負責人,研究報告主編,現任陝西地礦總公司第二綜合物探分公司重力處主任工程師。曾獲第二綜合物探隊2010年度先進工作者、地礦總公司2012年度科技拔尖人才、陝西省國資委2012年度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
主持或參與地球物理勘查及綜合研究項目。曾任《泛東北地區1:100萬重力圖編制及綜合研究》第二項目負責人、《新疆北部1:100萬重力圖編制及綜合研究》(國家305項目V6-1專題)第三項目負責人、《新疆東部內蒙西部及甘肅河西走廊地區1:100萬重力圖編制及綜合研究》報告主編、《大興安嶺中南段重大比例尺成礦(三元熱液成礦)預測報告》物探組組長、《青藏高原1:100萬區域重力研究報告》報告主編、《青海省章岡日松等四幅1:20萬重力工作報告》報告主編、《青海省格爾木等幅1:20萬重力工作報告》主要編寫者、《西安及鄰區深部構造與地震關係研究》報告主編等。其中,國家305項目V6-1專題獲原地質礦產部科技進步Ⅲ等獎,《青藏高原1:100萬區域重力研究報告》獲陝西地礦局科技進步Ⅱ等獎,陝西地質學會科技成果Ⅱ等獎。
《西安及鄰區深部構造與地震關係研究》是新近完成的地質、地震、地球物理綜合研究項目。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西安對主震及較大規模的餘震震感非常強烈。西安是人口稠密的歷史名城,又處於處汾渭地塹系之渭河盆地,是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因此對西安及周邊地區地震活動的研究非常必要。“5.12”之後,“西安及鄰區深部構造與地震關係研究”項目啟動。2011年底,《西安及鄰區深部構造與地震關係研究》報告通過以張國偉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本項目取得主要成果:1、通過開展1:10萬高精度重力測量,首次取得西安及鄰區大比例尺高精度重力成果資料,為地殼結構的研究、斷裂解譯和構造分區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據。2、以高精度布格重力場及其各種數據處理成果資料為基本依據,在研究區共推斷出斷裂構造63條。其中新發現斷裂(重新厘定斷裂位置)29條。3、以高精度重力工作成果為基礎,結合前人的上述研究成果以及最新深部物探工作研究成果,對研究區乃至渭河盆地基本構造格架和構造單元進行了重新認識,劃分了構造單元,建立了區域構造格架。對盆地內重要次級構造單元做了進一步細化。4、利用高精度重力成果資料首次求取西安及鄰區的基底與莫霍面深度。5、通過本次工作發現,前人提出的固市凹陷僅是扶風-周城-大荔淺凹帶的一部分,其東側為基底更深的大荔凹陷、西側為三原凹陷;通過對物探資料的研究,證實高陵-固市(扶風-鹹陽塬)斷裂是存在的,並對其規模、斷裂傾向做了推斷解釋。6、深化和進一步完善了渭河盆地構造活動基本特徵的認識,較清楚地解釋了渭河盆地構造變形特徵的動力學原因、盆地塊體構造格局、變形特徵與斷裂活動特徵之間的關係。7、通過對研究區構造、深部構造和地震關係的研究,分析均衡重力異常、活動構造、深部構造、地震活動性、地應力場等特徵及相互關係,建立了地震危險性量化評價體系,對區域構造穩定性和地震危害性進行了綜合評價,編制了西安及鄰區潛在震源區劃圖和震危害性等級劃分圖。本項目所取得的成果渭河盆地基礎地質研究及西安市城市建設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基於本項目的研究成果所撰寫的專題報告或論文先後多次獲得陝西省地震局、陝西省地震學會、鄂豫陝三省地震聯防協作區優秀論文Ⅱ等獎、西安市地震局專題報告優秀獎等。
先後在《物探與化探》、《浙江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物理勘查論文集》、《物化探計算技術》、《陝西地震學會2010學術論文集》、《陝西地震學會2012學術論文集》、《鄂豫陝三省地震聯防協作區2010學術論文集》等發表論文十餘篇。(撰稿:周冬莉)
書法家
趙炳坤,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泉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永春縣書法家協會主席、鹿鳴書社發起人等。書法作品曾獲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隸書展二等獎,入展第三、六屆全國楹聯書法作品大展、中國黃河魂藝術大展、第二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鄧石如獎全國書法作品大展、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大展、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第三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全國書法作品展、中國瘞鶴銘獎書法藝術大展等。2009年9月參加中國書協隸書委員會舉辦的“當代隸書創作研討會”,2010年12月福建省僑辦公派赴印尼講授中國書法。